|
4月2日上午,全体数学老师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了名师课堂观摩活动,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集体学习的机会,对于刚参加工作、缺乏教学经验的我来说,这次机会更是弥足珍贵,让我可以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对比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找到教学的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
上午三节课,三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点:精心备课。围绕本节课“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深入研讨教材,结合课标,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二年级张老师的《认识线段》。张老师那种平易近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姿态让我特别感动,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显得格外重要。“我一定要记录下来”“掌声送给你们的智慧”“了不起的孩子”“你的眼神让我特别感动”……听到老师这些发自内心的评价,连我都被感染了,是啊,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回想自己的课堂,“你真棒”“一面红旗送给你”,评价语不仅单一,而且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原因可能就在于我的这些评价不是发自内心的,不够真诚吧!
接下来我结合学校提出的“深度思维”的理念来说说张老师这节课。武凤霞老师提到教学中要达到深度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让学习更具有情境性。创建学习情境性的目的是为了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老师一上课就寻求大家的帮助“你能帮老师把弯曲的毛线拉直吗?”,“你能指指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吗?”通过“你的眼神让我特别感动”,再次提醒让每个孩子顺着线段的两端看过去,深入体会感知线段是直直的一段这个特点,接下来,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反馈,教师演示等各种活动,通过“剪一剪”“拉一拉”“找一找”各种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线段虽然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都是直直的,都有两个端点。这些情境性的创设,让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线段的概念变得简单、深入人心,同时学生学得轻松、愉快。2、让思维具有清晰的可视性。张老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后,都用相机把这些线段再次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又有了一个深入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印象。3、用高阶问题助推思维发生。课堂不断前行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设计有思维张力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让学生在硬币上找线段,既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把线段置于整个数学学科体系中,为以后的圆的知识学习埋下了铺垫。4、让知识以结构的形式呈现。“学完线段我们可以研究很多东西”,一句话把线段和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联系起来,让二年级的孩子就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5、让讨论和追问引领思维走向深入。“线段的价值不仅是可以围成图形,如果让你自己创造出一条线段,你会怎么做?”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折一折”,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在折一折时,通过两个学生的展示,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一条条折痕也是线段,两点之间只能画出一条线段,学习自然发生。
张老师在反思中提到自己的设计思路,在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考之下谈了自己做出的努力,指出数学课堂要给学生思维的机会,创新的机会。是啊,一二年级的孩子,为什么感觉思考那么困难呢?如果我们也能做到张老师那样,给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机会,真挚表扬,耐心等待,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觉得思考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每节课我都会问问自己: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做了哪方面的努力?哪些地方还可以进行改进,用心做好反思,和孩子共同成长,静待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