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吼不叫》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22:2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本书《不吼不叫》大概讲了50分钟。作者认为,我们为什么会吼叫有着诸多的原因,必须一一理清,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有:外部触发的原因,例如孩子哼哼唧唧的抱怨;内部触发的原因,例如个人感到焦虑、失望、害怕等,以及身体健康的原因如缺乏睡眠;家族遗传,自己就是被父母吼大的;父母和孩子气质的差异……每一种原因都会对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这本书中讲到每个父母都有情绪按钮,也叫外部触发器,有人看到家里乱就容易发火,有人听到孩子哼哼唧唧就烦躁,有人睡不够就容易发脾气,有人有起床气一起床就心情不好,作者给出解决方案,评估自己要做的事,找出优先级,比如睡不过让自己多睡会,改变土壤环境,愤怒也不会发芽了。吼叫的原因,只是冰山一角,是表象,向内探求,则有更深层的原因,你性本善,每个人都是希望被爱,被认同、被尊重。当我们了解到吼叫的不良后果或许就会想着改变,吼叫会代代遗传,会迁怒于人,甚至会导致虐待。  
    虽然这本书是有关亲子教育的,但是,读了之后对于我如何做老师也很受启发。 首先,这本书读后不是让我感到一味地自责于自己曾经的发怒吼叫,作者告诉我们:要理解吼叫。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做一名老师,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虽然所有的父母或者老师都希望自己表现完美,但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失去控制,对孩子吼叫过。只不过有人是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 研究表明,我们在大吼大叫时的智商基本上为零,它让我们无法感受除了愤怒意外的情绪。当我们吼叫时,始终观察着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我们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而有的时候,我们发怒则是“迁怒于人”,学生成了无辜的受气筒。这样很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更大的影响。 所以,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回想自己学生发脾气的过程,简直和书中的描述一模一样。当天的音乐课上几个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话,打闹。进而让我的情绪不断升级,认为学生不重视音乐课,不尊重老师,感觉他们简直是不可救药,甚至感到当老师真是最坏的选择。 其实冷静下来会发现,当天有着酝酿不良情绪的诸多因素:感冒不舒服、头天晚上没睡好、当天事务繁多等等,都成为了“酝酿吼叫的土壤”。也许,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改变一下土壤环境,愤怒就不会发芽了。 另外,每个人的气质是不同的,带上气质的眼镜,我们就会发现、理解,孩子们在努力地去了解周遭世界的运作,他们常常感到困惑、吃力,有时甚至害怕。而当我们看到自己的错误、困扰、焦躁和缺乏经验时,对自己怀抱自我同情也十分重要。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自我同情”,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自我同情不是找借口,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接纳那个吼叫过的自己。以便保持正念,尝试打破习惯。 另外就是“真诚道歉”的含义,即后悔、责任、补救。而不仅仅是一声简单的“对不起”。 带着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今天我另眼看待学生,包括学生的错误,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站在更到的境界来审视他们,感觉都是很正常的,很好玩的。 所以,我要学着做一个安静的老师,一个不吼不叫的智慧型老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7: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