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0:0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设想】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一本散文集,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板块。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看似随意涂鸦其实雕心刻骨的文字,且能通过这些文字来触摸到先生内心真挚的情感?导读课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名著导读,贵在“导”字,要“导”出兴趣;难在“读”上,通过“导”,落实到生的“读”上。

本设计分为四个板块,“导入”和“结束”是师的活动,“走进”和“走出”是生的活动。教师紧扣“导”字,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落实到“读”上。

【教学目标】

1.熟悉内容,认识书中的人,了解书中的事。

2.品析语言,感受鲁迅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一面。

3.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感受鲁迅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一面。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情感。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朝花夕拾》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3.教师制止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ppt第一张)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的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小引》

2.教师之言: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名著导读课——记忆上旧来的意味。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小引》,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所著《朝花夕拾》的10篇文章,全是回忆。(师朗读这段文字)

3.教师之言: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朝花夕拾》中10篇文章的题目名。(ppt显示)

(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娼会

    (5)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设计意图:出示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小引》中的片段,一来是紧扣名著,二来也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读书要完整,不放过任何文字。)

二、熟悉内容——走进(读进去)

教师引言:被鲁迅先生选入《朝花夕拾》的人和事,一定是留存在他记忆中最难忘的,只有如此,才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么,书中都有哪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呢?鲁迅先生说,“带露折花”不能够,老师倒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能够“带露折花”,能捕捉到些许“色香”。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朝花夕拾·小引》

1.难忘的事

    我来讲述……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必须要让学生读进去。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出发,了解、熟悉书中所叙述之事。)

生1:我讲述的是《父亲的病》中所发生的难忘之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儿时父亲生病、治病的故事。当时,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家里请了两位名医为父亲医治。两位名医诊费昂贵,用了不少药,药引子也是稀奇古怪,却没有治好父亲的病,最终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鲁迅先生回忆这件事,充满了愧疚、自责和对这些唯利是图、草菅人命所谓“名医”的憎恶,从而产生了学医救国的想法。因此,这件事是鲁迅先生很难忘记的。

生2:我讲述的是范爱农和鲁迅相识、相知的故事。鲁迅先生和范爱农可谓是“不打不相识”。最初,鲁迅先生因范爱农几次三番地反对他,而生出厌恶范爱农之心,并说“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后来鲁迅回故乡后,偶然机会两人相遇,得知,范爱农也是“一向就讨厌”鲁迅的。误会解除后,因境遇相似,二人开始熟识,关系好了起来。因各自工作,分别,最终因范爱农死去,这段友情终了。多年后,带给鲁迅先生无尽的怅惘。

2.难忘的人

    我来讲述……

(设计意图:如果说通过熟悉、回顾“难忘之事”能对整本书有所了解,那么,熟识书中的人物,更能理解鲁迅先生内心所蕴藏的情感。)

生1:我讲述的难忘之人是父亲。父亲在书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五娼会》中,一次是《父亲的病》。我首先想说的是《五娼会》中的父亲。当我兴冲冲地想去看会时,父亲却让我背会《鉴略》中的部分文字,才能去看会。儿时的鲁迅在专制的家长面前,无奈、委屈,只好背书。当时想去看会的喜悦一扫而空。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父亲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小孩子,那个年代的教育并没有关注到儿童的心理需求。其次是《父亲的病》中的“父亲”。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另一个父亲。他不再强大,被病魔缠身,有活下去的想法和意志,却又担心家里的经济条件,矛盾、痛苦、无奈的父亲。鲁迅先生写父亲,是因为难忘,是为了纪念。

生2:我讲述的是长妈妈。长妈妈在《朝花夕拾》中出现多次,尤其是鲁迅先生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怀念长妈妈,可见,他对长妈妈的感情有多么深厚。我先读一下《阿长与<山海经>》的末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在我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少有这样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语句,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长妈妈的感情。那么,阿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觉得鲁迅先生笔下的长妈妈,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识字,粗俗,一肚子的封建礼节,但却真心实意地关爱儿时的鲁迅,尤其是当儿时鲁迅想得到一本《山海经》时,周围的人或不管或不能,这个不识字、粗俗的农村妇女,连书名都叫不准确的长妈妈,却为鲁迅先生购买到。我想,这也许是鲁迅先生难忘长妈妈的原因,也是对长妈妈怀有深厚情感的原因。

生3:我讲述的难忘之人是衍太太。衍太太在《朝花夕拾》中出现过两次,一次在《琐记》中,另一次是《父亲的》病中。《琐记》里的衍太太表面和蔼可亲,其实是虚伪的。她见风使舵,暗中使坏,让别的孩子做危险的事,却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她给儿时的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唆使儿时的鲁迅偷母亲的首饰。还有,当看到我们吃冰时,不仅不制止,还鼓励我们多吃。在《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又是封建礼节的代表,她罔顾父亲去世前的痛苦,而是用传统的做法教导少年鲁迅,多年后,鲁迅想起父亲去世的那个时刻,还是愧疚。

三、神来之笔——走出(读出来)

教师之言:鲁迅先生被誉为语言大师。在《朝花夕拾》中,多次出现“神来之笔”。比如:

【示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之言:这句话是文中的过渡语。“我的”点出了儿时鲁迅与百草园的动植物们的关系亲密,尤其是一个“们“字,更是让人意外,点出了在这个乐园中,儿时鲁迅犹如与它们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中。中间插入德语“Ade”形象地点出了孩子的不舍的心理。

请同学们模仿示例,从以下五个角度感悟鲁迅先生的“神来之笔”。

(设计意图:了解了难忘之事,熟识了难忘之人,经典阅读才算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读书不能仅仅限于读懂文字,还要能欣赏其妙处。此环节的设置就是引导学生从了解内容中走出来,站到语言的高度重新来欣赏经典。)

1.开头

生1:我觉得《五娼会》中的开头是“神来之笔”。开头说,“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走过去。于是,完了。”一个好的开头自然而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伸着颈子”形象具备,把人们翘首期盼的热切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完了“,更是简洁明白,戛然而止,点出了由渴望到愿望落空后的无奈、惋惜之情。

2.结尾

生2:我认为《无常》中的结尾是“神来之笔”。结尾的末两句,“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是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我觉得这个结尾简练但又意蕴十足。鲁迅先生以反问作结,从中透露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认识,其实也恰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映照了《无常》的主旨。人本之人,应该具有人气,鲁迅先生却说“入了冥界做了鬼”,才会增加人气,这说明鬼比人有人气,说明现实中的人反而没有鬼有人情味。“吁”这个感叹词更是把作者的愤慨情感推向一个高度,因此,只有搁置一边,不再谈论。难道真的是不想谈论吗?恰恰相反,这样的结尾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不知不觉想谈论鬼,谈论人。

3.蓄势(铺垫)

生3:语文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娼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试着找一找,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其实说的就是铺垫,就是蓄势。我觉得《二十四孝图》中就用了蓄势。《二十四孝图》共有19个自然段,而到第11自然段时,才提到《二十四孝图》图。之前一半多的篇幅都是说看似与《二十四孝图》无关的话题,比如,如何对待白话,目前儿童阅读的书籍,与欧、美、日等国比较,自己与同窗小友儿时的读物等等。我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花大篇幅和下大情感写这些,目的是为了更强烈地批判《二十四孝图》对儿童的毒害。

4.幽默

生4:我觉得《父亲的病》中有这样一句话属于“幽默”的神来之笔。文中写道:“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康健”一词,说陈莲河医生身体依然健康,得病的人在治病的人长期压榨和蒙骗中死去,而治病的人依然“康健”。鲁迅先生用幽默的语言调侃,我却读出了辛辣的讽刺。陈莲河医生没有治好病,却心安理得,依然行医,依然获得高昂诊费,甚至还办学报,与西医抗衡。如此,陈医生会不会害更多的人?尤其是“奋斗”一词,正意贬用,讽刺、不屑浓厚。

5.批判

生5:我觉得在《琐记》中对衍太太的描写,就属于“批判”中的神来之笔。“大约此后不到一月,便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衍太太为人处世十分圆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人不浅。她唆使儿时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却又背后打小报告,令鲁迅厌恶,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其为人的批判。除此,我还觉得鲁迅先生通过批判衍太太也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像衍太太这种做事圆滑的人,在S城中常见,因此,鲁迅才说:“S城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也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

四、结束——常读常新

教师之言:经典名著需要常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短短的一节课,并不能穷尽《朝花夕拾》的魅力。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两句话:第一读书要“读懂作者”;第二读书要“读出自己”。

请同学齐读:

1.读懂作者:

阅读不仅是为了读懂文字,而是为了读懂作者。 (孙绍振)

2.读出自己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王得后)

(设计意图:一节导读课的结束,并不代表经典阅读结束。最后的期待语依然是希望学生不断捧起经典,不断阅读经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5: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