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童谣》是“部编版”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中“和大人一起读”里的阅读内容。这个阅读内容反映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
童谣是深受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在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以求达到阅读的效度和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手舞足蹈抢先读读看
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的谐韵歌词。《春节童谣》一文中有拼音辅助 识字,所以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先尝试朗读这浅易的“歌词”。这些语句短小,口语化味道很浓,孩子一般读起来都不用费劲,所以一遍两遍下来,就能读正确、读熟练了。
《春节童谣》语言中有一种讲究的音韵和节奏美。孩子在读的时候,可以让他像唱歌一样去读,在这“放手”的过程中,他会自己去体会童谣语言的押韵、强弱长短、抑扬顿挫。有的孩子边读边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二、用一些小道具制造阅读的喜庆
童谣,除了具有音韵性的特点外,还有趣味性。趣味性,是童谣非常重要的特质,如《春节童谣》中的“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孩子们一读到这儿,就会抑制不住地欢笑起来,觉得“好有意思”。那怎样保有这份“有意思”呢?我设计了游戏的方式来读这首童谣。在孩子读熟练后, 出示字卡“二十三”,问道:“二十三,干什么?”孩子回答:“二十三,糖瓜粘。” 再出示字卡“二十七”,问道:“二十七,干什么?”孩子回答:“二十七,宰公鸡。”一问一答的朗读,使孩子第一时间体尝到阅读的成功。
书中还有放鞭炮、舞灯笼的插图,我也进行了合理地利用。看着书中的插图,我问学生:“过春节还有哪些好玩的呀?”孩子会把自己经历过的习俗和父母分享:写春联、包饺子、守岁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延伸、发展,和童谣的内容呼应、重合、交融,这种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与“互动”,可以拓宽和加深孩子对童谣的理解和情感。
三、进行表演,深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童谣,从古至今都具有实用性。如催眠类的童谣,可以哄婴儿入睡;游戏类的童谣,可以增加游戏的娱乐性;劝勉类的童谣,可以劝导、勉励儿童向善。《春节童谣》的内容则向孩子们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在学习了《春节童谣》后,我又搜集了一些传统节日的童谣,串联起来,加上舞蹈动作、音乐、服装、道具,编排了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童谣》的节目,辅导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让阅读的记忆和印象永远留在他们心中。在未来的岁月中,在看到那个节日的时候,不断被唤起美好的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