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13: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国家设立的植树节是在哪一天?(3月12日)在这一天的植树活动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预设1:20棵。(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每隔5 m栽一棵,共栽100÷5=20(棵)。

    预设2:我认为是21棵,因为题目中写着“两端要栽”,所以要再加1棵。

    教师:你认为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例题的情境,通过学生的尝试解答,既是对教学起点的了解,又利用两种不同的结果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检验呢?(画线段图)那我们可以在草稿本上试一试。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100 m太长了,不太好画。(追问:那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以先用简单的数试一试。(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分析思考的整个过程,感受“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深刻地体会“从简单事例中发现规律,并利用此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数学思想。

  三、探索实践,建立模型

    教师:先看看20 m的距离,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可以栽几棵树,在草稿本上画一画。

    实物投影或课件出示: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20÷5=4,20 m被平均分成4段,因为两端要栽,所以要栽5棵树。

    教师:再画一画,25 m可以栽几棵树?(学生操作)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25÷5=5,就是把25 m平均分成了5段,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要栽6棵树。



    还可以这样画:这里的蓝色线段表示什么?(间隔数)红色线段呢?(植树棵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13:18:01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不画图,你能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输入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追问: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表示?)棵数=间隔数+1。

    教师:谁能说说为什么要“+1”?(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开头的问题吗?(指名回答,分析讲解)

    教师:回顾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说说你的想法。

    归纳小结:在解决较复杂或数据较大的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出发得出规律,然后将规律运用于复杂问题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画示意图──抽象出线段图──不画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理念,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起“一条线段两端都栽”这类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还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在一条全长2 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 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教师:读完这个题目,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预设1:单位不统一,要先进行转化再计算。

    预设2:两旁。(追问:表示什么?)就是两边。你能通过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两旁”吗?在计算时该怎样体现?(先算出一边的路灯的数量,再乘以2。)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2 km=2000 m    (2000÷50+1)×2=82(盏)

答:一共要安装82盏路灯。

    教师:2000÷50算的是什么?(间隔数)“+1”说明了什么?(两端都要安装)

    2.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教师:仔细读题,认真思考,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引导得出:要求一共栽多少棵银杏树,实际就是求梧桐树的间隔数。由“棵数=间隔数+1”可得“间隔数=棵数-1”。

25-1=24(棵)

答:一共要栽24棵银杏树。

    教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和这题有关的简单的例子,我们只要张开一只手。五个手指相当于题目中的?(梧桐树)每两个手指之间栽一棵(银杏树),可以栽几棵?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练习中的实际问题,相比例题有一些变化,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题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出“两旁”,解决了算式中为什么要“×2”的问题;第2题先让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理解,验证的环节既是对方法的回顾,又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 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教师:读题并思考,要求“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就是求什么?(路长)跟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设:例题是知道了路长求栽树的棵数,这题是知道了栽树的棵数,求路线长度。

    教师追问:该怎样解答呢?试一试,并说说你的思路。

(36-1)×6=210(m)   

答: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210 m。

    教师:“36-1”算的是什么?(间隔数)再根据“间隔数×间隔距离=路长”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例题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该题是植树问题数学模型的逆向应用,有了前一题“间隔数=棵数-1”的知识为基础,学生应该能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可引导他们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答。

  六、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

    1.解决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棵数=间隔数+1。

2.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