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和答案下载WOR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01: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套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和答案下载WORD免费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初中化学各版本教材大纲同步,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因化学试卷复制时部分内容如图片、答案等无法直接显示,请用户直接到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下载浏览或打印!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试卷内容预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
  初 三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五大题、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第Ⅱ卷相应的空格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F一19  C—12  Fe一56  O一16  Ca一40  Cl一35.5
第Ⅰ卷(客观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2.下列化学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两个金原子 2Au                      B.钠离子   Na+
C.三个氮分子 3N2                      D.氯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FeCl2
3.下列做法中,利用乳化的原理达到清洗目的的是(    )
A.用自来水清洗蔬菜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酒精清洗碘渍
4.运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区分各组物质,难以达到目的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空气和氧气          B.观察颜色——酒精和水
C.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和氮气       D.肥皂水——软水和硬水
5.下面是一些物质粒子的示意图,“     ”、“     ”、“     ”分别代表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6.向鸡蛋壳、草木灰、石灰石、纯碱等物质中滴加稀盐酸,都能产生CO2,其原因是
A.这些物质都是固体   
B.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C.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酸盐   
D.这些物质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7.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⑤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
8.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铜生成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10.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2   2CO2)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l
D.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ν (CO):ν (O2) =2:1
11.甲乙两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甲同学的方案是“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乙同学的方案是“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渐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则关于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A.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实验现象完全相同        
B.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C.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D.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得到的氧气质量大于乙同学
12.炒菜前,锅里正在加热的油如果燃烧起来,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A.马上向着火的油锅泼水                  B.赶快将着火的油锅敞口移离火源(煤气灶)
C.立即向着火的锅里撒沙子并将锅移离火源  D.迅速盖上锅盖,或迅速倒入生冷的菜翻炒
1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14.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加强。对此的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15.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锈蚀
B.钢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D.在钢铁表现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都可防止钢铁锈蚀
16.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
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
18.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生活常识 B.物质鉴别
●食盐水水与蒸馏水—观察颜色区别
●人体缺钙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铁和碳酸钙——稀盐酸
●生铁和钢——磁铁吸引
C.安全常识 D. “一定”与“不一定”
? ●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不时翻动
?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9.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20.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相城区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2)
  初 三 化 学
一、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卷(主观题 共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4分)现提供以下几种物质:A.武德合金   B.甲烷  C.石灰石   D.一氧化碳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写(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        是“西气东输”中的气体主要成分;   (2)          可用于生产水泥;
(3)        是一种有毒的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 (4)       是制作保险丝的材料;
22.(3分)“石灰石、钢、铁锈”是三混合物,请你依照示例填空。(物质类别填“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示例:金刚石        成分  ——  碳  ——    C    ——    非金属单质
      钢         主要成分 ——             ——              ——            
       铁锈        主要成分 ——             ——              ——            
23.(4分)根据燃烧的条件表示方法,完成形成“铁锈”和“饱和溶液”的条件,将适当的词语填在方框内。


24.(9分)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反应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3)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4)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常温下实验室制取氧气                                  ;
(6)某些物质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而使溶液能导电。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填写微粒符号),因为                             
         _________的缘故,所以氯化钠溶液不显电性。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25.(6分)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KNO3、NaNO2、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最大的是           。
(2)KNO3与NaNO2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
(3)NaNO2有咸味,外观与NaCl相似,误食NaNO2  会引
起中毒。可用如下的方法区分它们:20℃时,取这两种固   
体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固体没有
溶解完的是        ,固体完全溶解的是         。
(4)若要使上述(3)中没有溶解完的固体完全溶解,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
(5)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26.(4分)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或做法。
(1)冬天建筑施工时往砂浆内掺入氯化钙以防冻。
                                                              。
(2)洗洁精易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
(3)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
(4)切过咸菜的铁质菜刀更容易生锈。
                                                              。
27.(4分)实验室中,用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0g 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玻璃棒和____________。
(2)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溶解配制、装瓶并贴
  标签。请填写右侧的标签。
(3)用量筒量水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20%。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28.(5分)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F           ;   
(2)写出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9.(5分)下图甲、乙是课堂中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证明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是铁的方法                                        。
(2)实验中酒精喷灯、酒精灯的作用:                                          。
(3)当Fe2O3反应完全后,应先熄灭                (选填“酒精喷灯”或” 酒精灯”)。
(4)实验结束时还需要继续通CO直至固体冷却,这是为了防止                         。
(5)硬质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0.(11分)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试回答:


(1)写出A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2)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若有C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进气口为____________。(填a或b)
(4)若用D装置干燥氧气,D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名同学用所选装置合作实验过程中,胶塞突然弹飞,并有少量的液体溅到实验台和衣服上。就此异常现象三名同学探究如下:
【问    题】为什么胶塞会突然弹飞呢?
【查阅资料】①容器内瞬间产生气体过多,压强过大,可能导致胶塞弹飞。
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猜    想】甲同学:导气管堵塞或弯折造成的。
        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用量过多造成的。
        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造成的。
【分析验证】通过检查实验装置发现导气管没有堵塞、弯折的情况;与实验成功的小组同学交流,得知各小组所用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于是他们否定了_________两名同学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另一名同学的猜想是导致本次实验胶塞弹飞的主要原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交流反思】
(1)老师建议他们可以通过改进发生装置的方法,避免胶塞弹飞。你对所选的发生装置有何改进设想?(语言叙述或画图均可)

(2)实验结束后,有的同学发现衣服和手上出现有白色的斑点。由此推出过氧化氢溶液还具有的一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31.(5分)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如下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
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

  试计算和填空。
  (1)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g,D点处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l位)
  (2)请列式计算在20℃时曲线C点处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现有20℃时,满足曲线上B点指标的溶液,可用                      方法尽可能
地降低氯化钠的含量。达到提纯氢氧化钠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01:15:00 | 只看该作者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和答案下载WORD

本站试卷,无需注册,在下面的附件中,选择右键,目标另存为,保存在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和答案下载WORD.rar (243.33 KB, 下载次数: 6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01:15:00 | 只看该作者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
  初 三 化 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A        C        A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C        C        B        B        C        B        D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1)B   (2)C   (3) D   (4)   A
22.   铁       Fe       金属单质
    氧化铁     Fe2O3     氧化物
23.氧气 水;一定量溶剂 一定温度;(顺序可以颠倒)
24. (1) 3 Fe   +  2O2  Fe3O4         (2)   4 P + 5 O2   2 P2O5
(3)  2H2+O2   2H2O            (4)CaO+ H2O ==== Ca(OH)2   放热
(5)2H2O2    2H2O  +  O2↑      
(6)离子H2O、Na+、Cl-    溶液中各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25.(1)KNO3     (2)60℃    (3)NaCl,NaNO2   
(4)加入水    (5) ABC
26.(1)使形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低;  (2)洗洁精起乳化作用;
(3)可燃物与燃烧区隔离;          (4)盐溶液易使铁生锈。
27.(1)烧杯  (2)量筒                           
(4)小于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28.  (1) B:H2    D:FeSO4(或FeCl2)    F:Cu
(2)3Fe+2O2点燃Fe3O4       (每空1分)
29.(1)取反应后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即是铁
(2)向CO和氧化铁的反应提供能量     除去尾气
(3)酒精喷灯
(4)灼热的铁被进入的空气氧化
   (5)3CO+Fe2O3===2Fe+3CO2
30.(1)铁架台  
   (2)2H2O2 MnO2  2H2O+O2↑    (3)B、b (4)浓硫酸   (5)甲和丙
   方法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二氧化锰,再加入不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多的反应较剧烈(或瞬间产生气泡多)        乙的猜想正确(过氧化氢溶液多,瞬间产生的气体多)
方法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减少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重复甲、乙、丙小组的实验        胶塞没有弹飞        乙的猜想正确(过氧化氢溶液多,瞬间产生的气体多)
反思:(1)换成一容积较大的反应容器(如用广口瓶、烧瓶、锥形瓶等)
或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等(加入液体)(合理即可、画图合理也可)
     (2)腐蚀性(或氧化性、漂白性)。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31. 36.1g    3.3g      (2)15.4%   (蒸发结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8: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