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二十三日,迎着冷嗖嗖的空气,伴随着历史学专家刘阳老师的讲解,我们踏进了恭王府的大门,去了解清朝历史中和珅以及恭亲王奕。
刚进大门,老师就问:这既是和珅的宅子,为何又叫恭王府呢?原来,和珅在此居住时叫和宅,被嘉庆皇帝扳倒查办后,这座豪宅就成了皇帝手中的赐物,到咸丰皇帝时,就赐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奕。奕世袭王位恭亲王,宅邸最终落名恭王府。
在这位专门研究清朝历史的老师的讲解中,我第一次知道了清朝王爷的府邸是分等级的。亲王郡王是五重殿,大门前有门罩,门道明显高于地面。亲王的大门门钉横九竖七,贝勒贝子则为三重殿。恭王府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一路都由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四合院落构成,布局严谨分明。中路轴线上的建筑物由南向北,依次为府门、王府正殿、神殿和后罩楼,其中正殿在民国时期被烧毁,现在所看到的是建国后重建的。东西两路也有两座府门,但规模很小。东路主要有两进院落,前为多福轩,后为乐道堂,类似于琴棋书画室。西路格局与东路相称,分别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相当于生活区。恭王府的中路不包含后寝宫,日常起居均在东西两路。在那个时期不用走进家门,但看建筑就知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穿过大殿,可以看到后罩楼,约100余间,是和珅藏宝的地方,跨过西洋门,来到后花园,映入眼帘的是用太湖石修建的假山,假山中有个石碑,此碑上刻有一个“福”字,苍劲有力,颇具气势,是清圣祖康熙亲笔御写。游人都要到这里摸摸字碑沾沾福气。我们也随着人流走进洞中去摸“福”。一圈转下来,才真正领悟到当时和珅生活的奢靡。“和珅一倒,嘉庆吃饱”一句笑谈,道出和珅当时的家产之多,抄家时仅他家的白银存储就达九亿两,相当于满清二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这是对恭王府最精炼的概括,从乾隆时期的和珅宅邸,到咸丰时期奕的恭王府,直至八国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这座富丽堂皇的王府走过了一百多年的烟雨历程,见证了大清王朝一步一步走向衰败直至灭亡的全过程。从另一面,它又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与衍传,其在传统建筑和造园艺术所表现出的文化价值,已远远超出王府存在的本身,并且像一面镜子,无刻在警示着后人。
天色渐暗,我们在冷风中冻得手指发麻,双腿发僵,但在老师的讲解中领悟到更多的关于清王朝知识,作为老师今后还真应该多看书,不能像王洋老师说的那样:你们的历史知识都来自于电视剧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