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倾听与交响的发生 ——课例研讨与《小书包》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6:4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去总觉得一堂课时间很宝贵,不能浪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于是,心急火燎的一堂课开始了,每完成一个教学目标,简单稍作提问,转而进入下一环节,仿佛和学生在一起完成某项任务。直到下课铃声响了,还不舍得结束,担忧学生的消化程度的同时,还留恋着舍不得结尾。其实,这是最传统的课堂,也是对高效课堂的误读。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生怕学生少学什么,把他认为最容易忽视的细节拎出来反复强调。但是,教师越勤快,越想什么都疏通,学生的思想就越难以通达。以这样的方式延续至下课的课堂,这时学生状态已经不适合再继续学习,拖堂反而没有效果,多一分钟既不能让学生多学什么,少一分钟也损失不了什么。因此,在课堂上,应首先淡化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的的导向,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善于“偷懒”,要善问,把不该说的答案、不该问的问题留给学生。

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佐藤学既重视课堂中“倾听关系”的建立,又强调“交响”的发生,这首先在我校开展的课例研究中进行了尝试。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推陈出新,都在“倾听”培养和“交响”形成上大胆尝试。

我讲的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课。在这节课中,不管是我与学生间的倾听,还是学生与学生间的倾听,建立得都不够理想。我和学生都太“心急”了。我急于使学生的回答接近预设,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各心有所想,但因疏于相互倾听,最终错过了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比如,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有学生说出对“校”的识字方法回答,但因没有举手发言而被我忽视。其实,在课堂上有很多精彩的回答,这些回答也各有千秋。如果老师不会倾听,那么再精彩的回答也不能及时被发觉;如果学生不会倾听,那么再精彩的回答也只停留在发言者脑海中,实质交流未发生,学习也未发生。有一种方案可以率先解决这样的矛盾,那就是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的建立和培养。要想让学生的想法顺利表达,首先要使其了解表达想法的正确方式。如果有任何疑问和想法,先举手再发言是值得表扬的行为,试想发言前就乱作一团,你该错过多少精彩的回答?错过多少学习的机会?

倾听的发生还在于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课堂问题设计要精炼,紧扣教学目标,与问题相关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又富于语文趣味,使学生乐于融入问题之中。《小书包》这一课的问题设计并不精巧,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必答的“反问”与“选择疑问”,这些问题的答案多半已浮于问题之中;有些是脱离学生现有水平的问题,更有些问题的方向模糊不清,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且无从下手。因此,问题的设计很关键。

学生倾听习惯建立,课堂问题设计完善,课堂的交响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体现在小组间的交流与研讨中。此前我一直不确定小组合作是否会发生在一年级学生中,李静言老师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给了我启发,让我更加肯定小组合作在一年级学生中的有效性。看来,学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也正是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不在做之前就顾虑,目标是否可行,是通过大胆尝试检验出来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0: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