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师如何听课
1.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关注: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 ,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教学内容是否科学?重难点定位准确与否?
(3)新课如何导入?
(4)创设怎样的问题或教学情境,是否科学、实用?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 落实情况如何?
(6)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是否注重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7)是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三贴近”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
(8)渗透哪些教学理念?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三维目标达成度如何?
(10)是否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点拨?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考、合作交流、争辩、质疑问难;能力是否明显提高?同时也探寻到相应的知识。
(4)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个性发展是否得到张扬和尊重?
(5)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激发和培养?
2.听课教师听课时要进行几种角色的互换
(1)要进入“学生”角色。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听课时,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课堂,看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是否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自己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是否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2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边听边思考,要是我自己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设计,将自己的设计与听的内容进行比较,体会优劣。
(3)要进入“指导者”的角色。作为指导者,这就要求听课教师要用课堂教学的评判标准,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给自己进入“学生”、“教师”角色时的思考以理论上的支持。同时边听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和整理评课意见,并在听后迅速使评课思路清晰化。
3.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和兴趣得到激发、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并对我们所要求认同的价值标准有强烈的情感认同,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思品课。
二、教师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等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是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学生探寻到相应的知识。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一节思品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课时,既要看教师是否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也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是否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教学资源,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特点。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活动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轻重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要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理念、重点、结构。计算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满堂灌现象),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太少现象,看小组活动是否流于形式。④计算不同层次学生活动时间。看不同层次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学习较好学生占用时间过多,学习稍差学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等。
(3)看教学活动安排
教师设置的活动是否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是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是否有利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明理的目的,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