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文章 试探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6: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本文以历史学科知识特点为基础,初步探索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挖掘,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原则、策略等,以寻找更多的历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点,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历史教学    探究   










   
































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大家都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思考、抓紧落实。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对一些教育问题的解决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和前提,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赋予学生广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历史学科教学除了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历史课堂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育人先自育”,作为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涵养,加强道德修养,以良好的情感资质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这样,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人格也逐渐健全与发展完善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培养出创造性的心理健康的人才。

二、探索意义

1、是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特定阶段,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意志品质的塑造、人格的健全形成的重要阶段,这对于其自身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培养学生理解、记忆、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人文素质的培育,对自我认识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终身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是转变教学观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通过在中学历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能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

4、是转变学生观的需要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每个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学习的主体。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挥自我,对于进一步转变学生观,充分开发学生潜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索前提: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要有效地实施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有“透视”的眼光,能看到历史课程内容深层次暗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以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1、从课程的理念现代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如今的中学历史课程更注重学术性、探究性,注重运用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现代化的课程理念。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如下:一是通过设计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等形式,自觉运用大历史观,重组学习内容体系,删繁就简,加重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分量,照应到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点;二是开发、设计专门的“探究活动”模块,让学生在模块中自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开展探究活动;三是不断了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适当地将其引入历史课堂,因为这些成果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批判性历史思维的好素材。

2、从课程的内容综合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比较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知识的综合性明显增强。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的趋势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综合化倾向。因此,历史教师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联系与融合,特别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和团队精神。

3、从课程的内容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生活的现实社会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选择那些对于现实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心理教育,更能为学生所认同。基于此,我们要突出历史知识的现实性与借鉴性,使所取的心育素材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有这样,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水平。

4、从课程的设计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新课程的历史教材,更注重表达形式的生动化,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方式,精美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生动化的设计,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上,图文并茂,图片占有较多的篇幅,给学生以很多的想象空间。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教材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学习历史的乐趣、快感。

5、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个性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是主观的,人所得到的感受是他自身对真实世界感知、翻译的结果,人有实现的倾向,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发展。要做到“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群体协作精神;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资料,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四、探索原则

在进行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历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协同,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尊重、依靠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自学讨论、独立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总结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们只是帮助者。

2、开放性原则

历史课堂要多向社会开放,结合相关教材内容,组织参观、访问、调查、课外阅读等活动,使学生广泛接受社会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开放,通过讨论、辩论、互相启发、互帮互学,用集体的智慧充实自己;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发展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历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时既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资源与非智力资源。

4、体验性原则

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

5、反思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作文、日记、作品、板书、口头报告、创设情境等形造过程和自我教育过程进行反思,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五、探索策略

(一)探索独特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期,已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对父母、师长的要求产生既想摆脱又想依赖的矛盾心理;对周围世界要求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因此,进行历史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激趣,以趣育情。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即使有较高的智力,学习效果仍然不佳。中学生的兴趣心理极为丰富,有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从众兴趣、表现兴趣等等,因此,要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使其想学、爱学、会学,就要努力挖掘兴趣因素,开辟出多样化的激发途径,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直接动因。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方法。

第一, 利用历史诗词等文学作品,形象逼真地再现历史风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贯彻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历史事物,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会充分感知历史。

第二,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历史,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而生动,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知识的强烈感情,或赞叹、颂扬、钦佩,或遗憾、伤感、悲壮;或愤怒、仇恨、愤慨等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波动和共鸣,从而使知识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烙印。

第三,让学生模仿历史人物,扮演历史角色,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和历史人物一道思维、一道说话、一道行动,自然而然产生情感的体验。

第四, 进行历史小故事演讲比赛,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因为演讲的特殊要求,学生在演讲历史故事时必须声情并茂,从中体验各种情感。

此外,设置历史悬念、考察历史古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探究,以知育情。

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依赖于探究,而探究依赖于创设生动的问题

情境,让学生摆脱被动应付,在好奇、生疑、发问中感到自己涉足历史情境,进入“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感情色彩的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

3、发表,以境育情。

历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丰富的感染力。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描述、或评判、或感慨、或欣赏,总会有超过教师的新的见解、新的评价。因此,发表最能让教师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涵义,当然,“发表”最好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进行,在师生真诚互信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敏捷地表达真实的自我。这样,学生在自己发表的情境中,情感品质受到培养,情操受到陶冶,自我意识受到强化,人格特质受到净化。

4、审美,以美育情。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促使自身“人化”,从自身的“人化中获得审美感觉和美的心灵,反过来又能付诸实践,创造更新更美的世界。历史学科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内容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审美理念和审美品质,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求真善美为核心的丰富史实,通过理解、思考上升到理性。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文艺美、言行美等内容是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绝好材料。

(二)设计实用的评价方法,测量教育成果

历史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和学科的认知、技能评价相比,要困难得多。笔者经过初步探索,认为观察法和笔答法较实用。

1、观察。因为学生情感、心理的变化总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可根据历史学科情感目标的各方面内容,确定每个学期或每个阶段的观察重点,绘制一张观察项目表,列出某方面情感内容的各种行为样式,然后对学生进行轮流观察,并在相应的项目打上记号。由于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故结果比较真实可靠。

2、笔答。教师可以对情感目标的某一内容精心设计好一系列问题,按照由低到高的心理水平层次排列,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借助任何材料独立完成。也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每题有几个选项供选择,这些选项也往往代表情感的不同的心理层次,但是无规则地排列着,这样可防止学生选择内容时的取悦心理,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准确。

历史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笔者努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书目:

《初中生心理辅导》                    孙义农   姚立新著

《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岳晓东  祝新华著

《中学历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侯明中(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003年)

《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胡加灯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003年第9期)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意教学》           彭顺生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               刘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6:52:0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 清风幽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8: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