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随笔 年少不懂辛弃疾,读懂已不再少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3: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接触辛弃疾,是源于一首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中描绘了一家五口安宁平静的生活,读来令人羡慕不已。在词人的笔下,又低又小的草屋的茅檐,碧绿的小草沿溪而生。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三个孩子也乖巧可爱,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调皮的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我原以为能写出这样平和之词的诗人,生活中一定是一帆风顺,志得意满的,后来才知道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期间。所谓闲居是因为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赋闲在家。这首词正是写于他理想破灭的时期,可是词中倒没有愁苦之情。

    辛弃疾的一生虽满怀报国之志,终是壮志难酬。辛弃疾生于金国,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这也奠定了他一生的奋斗方向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因此,他少年时抗金归宋,也曾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作为当时的主战派与主和派政见不同,遂被弹劾罢职而去,时年四十三岁,从此他进入了闲居赋职、流置带湖的时期。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南宋为己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备受排挤、壮志难酬。虽遭排挤,但他爱国之心从不改变,赋闲期间,他把自己的满腔激情和家国之忧,全部寄托于词作,也因此留下了词作六百余首,更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他的词风格豪迈但又去、感情细腻,题材广阔。但由于壮志难酬,词中多倾诉悲愤以及对主和派屈辱求和的谴责。

    人生的起起伏伏,家国之忧的担心,使词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此辛弃疾也有“词中之龙”的称誉。辛弃疾初字坦夫,后改为幼安。巧合的是南宋另一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一个“安”大概是当时社会环境和词人渴望家国安详的美好愿望吧。

    辛弃疾另外一首广为流传的词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也是写于赋闲期间,风格和上一首截然不同。辛弃疾被弹劾罢去官职、在带湖一带闲居,他常到博山游览,博山地区风景优美,他因满怀一腔心事而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国贫民弱,自己空有一腔爱国之情而无能为力,一腔愁绪如滔滔江水无法排遣,于是在博山的道中崖壁上写下了这首词。回首往事,一腔愁绪只化为深深地叹息:“天凉好个秋!”

    年少时读辛弃疾的词懵懵懂懂,如今再读,深为词人的爱国之心感动,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虽终其一生没能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但这样的辛弃疾依然是一位英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1: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