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早接待常规频数表 对于就餐常规上,82.8%的表现经常、17.2%则偶尔出现。有一部分幼儿在就餐方面做的不好,就餐习惯的养成和教师的培养、家庭的要求都有关系,说明就餐常规方面还有许多要改进提升的地方,如每天饭菜要吃完不挑食,教师则需要和家长一起努力,对孩子形成一致要求、吃饭时保持安静、保持地面和桌面干净,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相对比较困难。(见表2) 表2:就餐常规频数表 卫生常规方面,84%表现为经常,16%表现为偶尔出现。说明在卫生常规方面还需要加强严格管理,对于卫生的培养和要求应该是家庭和幼儿园要求都比较一致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点出乎意料,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反思管理方式和教育方法。(见表3) 表3:卫生常规频数表 在午睡常规上,78%表现为经常,22%表现为偶尔,说明午睡常规是最难管理的一项,很多教师对午睡要求和管理比较放松,忽视午睡常规的培养。此则需要警醒教师对午睡的管理和教育,协同家长共同努力完成。(见表4) 表4:午睡常规频数表 在游戏常规方面,表现为经常的是84,2%,偶尔则为15.8%。游戏常规的表现相对午睡和卫生常规相对较好,说明孩子能够做到听老师的游戏指令与同伴友好相处。(见表5) 表5:游戏常规频数表 集体活动常规方面,85%的经常、15%的偶尔。集体活动常规是一日活动常规的重中之重,教师的传统观念中的重教学、轻生活、重集体轻游戏的教育观念还是存在的,因此集体活动常规是教师严抓不解的重点方面。(见表6) 表6:集体活动常规频数表 交往常规表现为87%的经常,13%的偶尔。说明在交往方面幼儿表现很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帮助他人、不乱动别人物品,跟别人讲话是眼睛看着对方。本幼儿园注重礼仪教育,交往礼仪是礼仪教育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教师注重幼儿交往的能力发展同时也给做出模仿的榜样。(见表7) 表7:就餐待常规频数表 1、访谈结果分析 参与结构性访谈的教师共9为,小、中、大年级各选择3名教师,其中还有很多教师使用的非结构访谈进行提问。总结访谈结果如下: (1)亲切拥抱热情打招呼,礼貌引导开启快乐一整天。 每天早上老师都会去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拥抱对于幼儿形成亲子关系里的安全依恋、平息焦虑、增加情感,提高认知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从数据来看99%的幼儿园都喜欢去幼儿园,在签到环节,老师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是事情,所以幼儿各方面常规和情绪都很好。 案例一、张老师是小班的一名老师,她讲到,晨间接待采用拥抱的形式后班上孩子发生的一些变化,之前的孩子虽然也很乖,很听话,但是缺少师生间的亲昵感,自从晨间拥抱后发现班上孩子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跟老师说,而且情绪也变得积极乐观。我把签到环节设置在晨间接待环节之后,当孩子和老师拥抱之后会直接引领孩子来到签到板前进行签到,幼儿能力比较强,因此我会每周邀请一名幼儿,负责签到板上每天的日期更换。同时每天的签到符号我也放手由孩子自主决定,第一名签到的幼儿会选择她喜欢的符号进行签到,随后而来的孩子就要跟着他的符号,继续延续下去。 (2)教师轻声提醒同伴榜样音乐背景愉悦进餐 开始的时候在吃饭时老师只是生硬的说教,孩子表现的结果没有明显的进步,在老师轻声的提醒坚持下孩子的行为慢慢有所改变,可见,老师的影响力很大,也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坚持。有时,老师可以换个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使用同伴榜样,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往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孩子进餐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关系。让孩子在别人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别人学习的欲望。 案例二、在进餐环节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就餐环境,所以在进餐时我们给孩子播放轻音乐、教师之间不交头接耳、轻声提醒孩子专心吃饭、纠正孩子吃饭时的坐姿和用餐具的方法。在与张老师的交谈中,她讲到她们班上的一个孩子,她说:“曹云泽是一个极为活泼的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总是跟别的孩子讲话或者在椅子上扭来扭去,看看这看看那,这导致孩子吃饭速度慢,吃的也很少。”后来老师就点名提醒孩子,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老师在提醒的时候声音过大,也无形中影响到其他孩子进餐,最后就采用轻轻走到孩子面前小声提醒,坚持半个月时间,孩子吃饭的专注力提高了,吃饭坐姿也有了改善。 (3)卫生习惯养成需要家园共合作 (4)重视午睡常规、为孩子营造安全温馨的睡眠环境 有时候教师无法纠正幼儿的不良午睡习惯,就用恐吓的方法,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不把幼儿的午睡当一回事,自己在那里忙自己的事情,总以为幼儿困了就会睡,谁想睡就睡,不睡算了。也有些教师曾经利用不恰当的强制性的办法让孩子睡午觉,把孩子吓得不敢动弹,最后带着可怕形象和感觉进入梦乡或者结果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睡眠是可怕”的印象甚至产生怕睡眠、怕孤单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对不睡觉的孩子采用惩罚的方法,孩子没有睡着,就罚他不许起床,造成睡眠时精神紧张,越紧张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担心被老师批评。 案例三、司老师谈到她们班午睡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孩子脱外套、鞋子、入厕、午检、上床,孩子上床之后情绪相对比较活跃,每天午睡时间,总有几个幼儿磨磨蹭蹭,不愿意睡,有的躺下了也是在床上翻来翻去,很久都不能入睡。有的孩子午睡两小时就要小便三次,直接大声对老师说:“我要上厕所。”教师提醒他小声点,自己轻轻地去小便好了,不要吵醒其他幼儿。有的看到了其他小朋友小便,盲目跟风,明明不想上厕所,也要跟着一起去厕所。有的孩子由于睡得太早或者太多或者早晨赖床不能按时来幼儿园,因此根本睡不着,在床上只顾自己玩,发出各种奇异的怪声,影响他人休息。 (5)集体活动发挥教育机智、切忌高声控制 案例四、对于集体教育活动,课堂常规极为重要,课堂常规也是每个老师比较有困惑的地方。在集体教育活动方面张老师谈到她们班通常情况下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孩子先入厕、点名字、简单的谈话,接着她会用一定的方法让班级孩子安静下来且坐椅子方式正确,等到全部孩子准备好之后才开始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张老师说到她们有一个孩子非常特别,在别的孩子都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他突然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甚至有时候在教室满屋跑,压根就坐不到椅子上,针对这个情况张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如果出现影响课堂活动了,就会让他在旁边休息,如果不打扰其他孩子学习,老师就会多提醒他,尽量让他能够参与集体活动。 (6)游戏中注重幼儿交往,隐性教育紧跟上 五、讨论 (一)教师热情开朗、轻声细语做好示范 在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作用显得很重要,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作为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拿东西时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与幼儿交谈、不随意斥责幼儿等,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时常破坏玩具及不小心摔打区域活动的物品,教师可引导幼儿物品的取拿应注意轻拿轻放,保护好物品,以方便多次使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地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一日常规活动中感到安全感与对教师的信任感。例如:在户外集体活动中,有的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定,违反游戏的规则时,不可大声斥责幼儿,可通过走进幼儿的身旁,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游戏的规则需要遵守,否则退出游戏,不能参与,给予幼儿正面的积极引导。教师的态度与做法能够很好的引导幼儿进行下次的活动,根植于幼儿的内心。例如:在就餐环节,有的幼儿喜欢边吃东西边与旁边的小朋友轻声讲话,这时,教师应该轻轻走到幼儿的身旁,轻唤他,告诉他专心吃饭,不要打扰到其他幼儿的进餐,另外在安静的就餐环境下,班上教师也不要交头接耳的讲话,保持安静,轻声细语为幼儿做好示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就餐氛围。 (二)同伴榜样正面引导、多鼓励少批评 (三)家园合作共挽手、卫生习惯常坚持 (四)重视幼儿心理、营造温馨环境 (五)发挥教师教育机智、管理要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六)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相信孩子 (七)让隐形教育发挥作用 六、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本部分是简短的几条,或是一两段文字。相当于总结、与实践相接正确做法)(因此本部分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理念上突出强调了情感、兴趣、态度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在社会领域中指出,“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以幼儿终身受益为主旨,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标应是促进幼儿自律、培养幼儿独立自觉的规则意识与行为。 1、明确常规教育的长期目标 常规教育应以幼儿的终身教育发展为理念,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态度情感和自我意识,幼儿学会自主、自觉,会让幼儿终身受益。因此,在进行常规教育时,应确立常规教育的目的,即是培养幼儿独立自觉的规则意识与规则行为,鼓励幼儿自律与自我负责。那么在实践中,实施的纪律教育、规则教育应是促进幼儿内控,而不是外控的策略。应确立以幼儿为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规则的引导者和共 同遵守者,应相信幼儿是愿意遵守规则,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幼儿就是“爱捣蛋”,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教师不应认为自己的作用就是控制幼儿,让幼儿保持安静与顺从。教师不应成为管理班级的警察,幼儿就不会时时刻刻感受到是处于被监督与纠正的角色,这样才能确保常规教育不成为限制和约束幼儿的“紧箍咒”。此外,光靠一味地威胁和批评的常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在和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幼儿形成良性的互动。 2、让幼儿自主选择 自主的氛围容易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自主意味着给予幼儿宽松的环境,使幼儿感到在幼儿园像在家里一样,东西摆放在哪里幼儿都能知道,生活和户外活动能和同伴轻声交流,他们知道自己是可以自主的,幼儿就会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如果这时老师在旁边喊叫,幼儿就会紧张,怕做错事。教师越是相信幼儿,他们就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自律,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另外,幼儿自己有能力,也不用教师不停地提醒,如果教师不断地说,幼儿只能围着教师的话转,久而久之就幼儿不会自己去思考了。 3、反思成人不合理的期望 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一个现象:教师在不断强调与提醒规则,而幼儿却在不断地违反规则。这是由于幼儿还不懂规则吗?不,大部分的中大班幼儿已经了解规则,甚至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也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幼儿违规很多时候是由于成人不合理的期望造成的,喜欢到处走动是年幼的儿童的天性,当成人要求幼儿安静地坐着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安静、要求幼儿无所事事地等待,就会引发纪律问题。此外,当幼儿参与为较大年龄的孩子设计的学习活动时,也会引发这些问题。再如,吃饭不许说话这个规则老师每天都在提醒,每顿饭都在重申,可是没有一天是安静的。说明教师推行的某些已制定的规则,幼儿并不能接受它,或者说不适合幼儿,可以把规则改为允许小声说话,但不许大声喧哗。如果是由于环境、或教师制定不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常规导致幼儿违规时,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成人的期望,而不是总试图去改变孩子。 5、满足幼儿的需要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生理、情感、学习等,当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例如哭闹、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反抗等,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有哪些需求,当幼儿展现出行为问题时,思考是否是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 幼儿的生理需要表现为,例如到处走动的需要,幼儿的身体活动会激发对大脑神经通路的发展至关重要的髓鞘化过程,同时促进认知发展。此外,运动对男孩的学习和减轻情绪压力尤为重要。男孩在幼儿园总爱打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的活动和玩具缺乏挑战性,导致他们精力无处发泄,从而表现出好动坐不住、静不下来和爱和同伴打闹的现象。因此,满足幼儿走动、运动等的生理需要是改善幼儿不良行为的方式之一。 6、利用游戏引发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含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去中心化”、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合作与公平地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引导幼儿对规则的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学前时期的儿童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来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角来看待周围事物,在讨论中,幼儿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可能不同,对别人的观点可以提出疑问或更改意见,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从而能够理解规则。例如,在游戏前讨论娃娃家应该有几个角色,小、中班的幼儿由老师组织讨论和总结游戏规则,大班幼儿可以自行讨论,最后得出如果人数满了大家就自动去别的区角玩,避免同伴的冲突和老师的强制干预。 通过对幼儿园进行深入的实地观察,研究者对幼儿园的班级常规、教师的常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分别以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得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以行为主义方式为主,建构主义方式较少运用,教师运用指令、催促、批评、威胁等方式较多,且各年龄班都存在这一倾向。在教育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以权威高控让幼儿遵守常规,师幼儿的情感交流甚少;重管理轻教育、重行为主义轻建构主义;常规的制定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对幼儿的有些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方式单一,发生违规行为时,教师多以指令、批评为主,存在即时性而非长期性。 调查问卷 | 班级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 | 频度 | 经常 | 偶尔 | 从不 | 经常 | 偶尔 | 从不 | 经常 | 偶尔 | 从不 | 一 日 生 活 常 规 | 1、 来园时有礼貌、愉快和老师拥抱、小朋友打招呼 | | | | | | | | | | 2、认清自己的椅子记号,按颜色或者标志拿椅子,不乱坐 | | | | | | | | | | 3、老师点名或点学号时及时响亮地答“到” | | | | | | | | | | 4、认清自己的小组,能够按顺序坐桌子 | | | | | | | | | | 5、吃点心进餐前、大小便后要按七步洗手法则进行 | | | | | | | | | | 6、洗手前挽袖子,洗手后手上的水落在水池,后用自己的毛巾擦干 | | | | | | | | | | 7、小便时会排队,不推不挤 | | | | | | | | | | 8、小便洗手动作迅速,不逗留说话 | | | | | | | | | | 9、每天的饭菜要吃完,不挑食 | | | | | | | | | | 10、吃饭时手扶碗、椅子向前靠、背挺直、小脚并拢 | | | | | | | | | | 11、吃饭时保持安静,不敲击碗筷 | | | | | | | | | | 12、保持餐桌和地上的干净 | | | | | | | | | | 13、吃完点心和午餐用毛巾擦嘴,午餐后要漱口,漱口时不推挤 | | | | | | | | | | 14、垃圾自觉丢进垃圾桶 | | | | | | | | | | 15、午睡前后自己脱穿衣、正确叠被 | | | | | | | | | | 16、午睡前把脱掉的衣服和鞋子放在正确的位置 | | | | | | | | | | 17、迅速安静入睡,不玩头发衣服 | | | | | | | | | | 18、午睡期间不发怪声影响别人睡觉 | | | | | | | | | | 19、做操时认真,动作标准到位 | | | | | | | | | | 20、爱护玩具,不和同伴争抢 | | | | | | | | | | 21、听到信号或指令将玩具物归原处 | | | | | | | | | | 22、室内自由活动时不大声喧哗 | | | | | | | | | | 23、和同伴友好相处,不侵犯他人 | | | | | | | | | | 24、排队时两两牵手,不喧哗和推挤 | | | | | | | | | | 25、活动时听指令迅速 | | | | | | | | | | 26、户外活动不随意乱跑到别的区域 | | | | | | | | | | 27、流汗时会报告老师要脱衣服 | | | | | | | | | | 28、进入拖鞋区域前将鞋摆放整齐 | | | | | | | | | | 集体活动 | 29、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 | | | | | | | | | | 30、上课认真听,不跟小朋友打闹和说话 | | | | | | | | | | 31、老师说话不插嘴,发言前先举手 | | | | | | | | | | 32、坐在椅子上时,老师说话安静听 | | | | | | | | | | 交 往 常 规 | 33、不打骂、不推其他小朋友 | | | | | | | | | | 34、不乱动别人的物品,不是自己的物品不拿 | | | | | | | | | | 35、不争抢玩具、不独霸玩具 | | | | | | | | | | 36、乐于帮助他人,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 | | | | | | | | | 37、跟别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要有礼貌 | | | | | | | | | | 38、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能够说对不起 | | | | | | | | | | 39、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跟老师讲 | | | | | | | | | | 40、玩大型玩具,能够商量、友好玩耍 | | | | | | | | | |
教师访谈提纲 访谈日期: 访谈对象: 教师: 教龄: 职称: 学历: 专业: 访谈内容: 1、 幼儿园建立班级常规的初衷是什么?常规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 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让幼儿认识和理解一项新的规则? 3、 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巩固已建立的规则? 4、 幼儿有时违反纪律,会是什么原因?您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5、 您认为教师的威信对幼儿遵守常规重要吗?如何建立您的权威? 6、 有的老师认为不对幼儿凶一点,幼儿就不会听话,您怎么认为? 7、 您认为幼儿园的常规是否有束缚幼儿的地方?与幼儿的自主性是否有矛盾? 8、 幼儿园教师倾向用言语的命令,而较少地运用渗透式的常规教育方法,原因是什么? 9、 在常规教育实施过程汇中,您觉得存在哪些困难或困惑? 10、教师的催促行为较多,原因是什么? 11、幼儿喜欢在洗手间玩水,您会怎么办? 12、设立吃饭不能说话这项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幼儿违反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13、排队走路时需要限制幼儿说话吗? 14、小/中/大班常规的侧重点是什么? 15、如何引发幼儿对规则的兴趣和需求? 16、过多地表扬或批评幼儿容易造成幼儿过分地依赖老师,您怎么看? 17、可否让幼儿讨论和自行制定规则? 18、对幼儿经常告状的现象,您会怎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