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期末测评 1. 2016-201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汇总: 学校 | 农科 | 年级 | 五 | 应考人数 | 599 | 实考人数 | 592 | 成 绩 分 布 | 100分 人数 | 90-99分 人数 | 80-89分 人数 | 70-79分 人数 | 60-69分 人数 | 60分以下 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22 | 257 | 168 | 85 | 40 | 28 | 100 | 25 | 84.9 | 优秀人数 | 优秀率 | 良好及以上人数 | 良好率 | 合格及以上人数 | 合格率 | 379 | 63.2% | 532 | 88.7% | 572 | 95.3% |
2017-2018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汇总: 学校 | 农科 | 年级 | 五 | 应考人数 | 599 | 实考人数 | 592 | 成 绩 分 布 | 100分 人数 | 90-99分 人数 | 80-89分 人数 | 70-79分 人数 | 60-69分 人数 | 60分以下 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13 | 121 | 157 | 128 | 92 | 81 | 100 | 22 | 77.1 | 优秀人数 | 优秀率 | 良好及以上人数 | 良好率 | 合格及以上人数 | 合格率 | 217 | 36.7% | 419 | 70.8% | 511 | 86.3% |
本学期期末测试,年级优秀人数共217人,优秀率为36.7%;良好及以上人数419人,良好率为70.8%,约是优秀率的2倍;合格率偏低,是86.3%,比良好率多15.5%;年级仍有13.7%的待合格率。由此看来,年级85分及以上的学生约占年级学生总数的1/3;70--84分的学生占年级学生总数约1/3;70分以下(含不及格)的学生占年级学生总数约1/3,其中合格与不合格约各占1/6。优秀率比较低,要努力提高年级优秀率到50%;不合格率比较高,应努力控制在10%以下。 100分13人,比上学期减少了9人;优秀率比上学期降低了36%;良好率降低了约18%;合格率降低了9%。每个分数段比率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优秀率下降最为明显。 从表中可以看出,提升我年级的优秀率,培优工作最为重要与迫切,它将是我年级接下来教学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同时,班级的后进生应多关注,多引导,尽力帮助他们提升到合格的队伍中来。 2. 各班三率对比
| 优秀率 | 良好率 | 合格率 | 一班 | 51% | 76% | 90% | 二班 | 37% | 75% | 90% | 三班 | 22% | 62% | 82% | 四班 | 26% | 70% | 83% | 五班 | 29% | 67% | 83% | 六班 | 22% | 65% | 82% | 七班 | 43% | 72% | 90% | 八班 | 45% | 71% | 84% | 九班 | 47% | 76% | 87% | 十班 | 63% | 80% | 95% |
从各班三率对比中看出,一、七、八、九、十班的优秀率较高,达到43%以上,其余班级优秀率需再提高。二班、四班的良好率较其他班级增长较多。有四个班级合格率达到90%及以上,最高达到95%。其他班级均在82%--90%之间。因此,我年级各班将继续互相学习各自的经验与好的做法。争取在各班优秀率的基础上再上新的台阶,使优秀率百分制四十多的能努力达到50%及以上,不足40%的能努力达到。同样的,合格率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再进步。 作业质量高的原因可能是:1、课堂上会对当天作业易错点进行分析和讲解,不让孩子带着学习困难回家去;2、加强家校沟通,每天把难题的讲解思路利用短信告知家长,提高家庭辅导质量;3、家长重视孩子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指导和帮助,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下面就本次考试所出现的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填空题。 第4小题 经验分析:课堂教学时,注重学生多看多积累多估计。生活中注重让学生多留意搜集有关物体体积、容积是多少方面的知识。 [img=514,101][/img] 第7小题 经验分析:教学中能借助实物演示、例题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物体,形状改变,体积不变,表面积可能会变”。 [img=524,72][/img] 第9小题 经验分析:教学中能借助摆小方块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大长方体能装(据)几个小正方体(长方体)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img=531,74][/img] 二.选择题。 第1小题 经验分析:曾遇到这种题目,让学生摆过。学生很直观的看到4个正方体拼成一个“扁扁”的(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最少要8个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接着是27个,64个...... [img=457,88][/img] 第4小题 经验分析:对统计图的用途、以及从统计图中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都学得比较好。 [img=471,69][/img] 第5小题 经验分析:把正方体的展开图开展为实践活动,学生能全面深刻的探究关于展开图的问题。 [img=353,109][/img] 四.计算。 第1小题 经验分析:对简便运算掌握较为灵活,能准确辨识出小数乘分数的乘法分配率。 [img=174,147][/img] 六.解决问题。 第1小题 经验分析:对分数意义的应用题理解较好。“总数的2/3”能准确理解其意思。 [img=489,161][/img] 第3小题 经验分析:能借助画图分析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教学中要多渗透画图的重要性。 [img=495,154][/img] | 一.填空题。 第3小题 以“西偏南60°”和“南偏西30°”的错误答案居多。 错因分析:多数学生能借助画图分析问题,但画图时遇到的角度计算问题出错了。不能正确辨认互余的角度和相等的角度。 [img=496,68][/img][img=485,69][/img] 第7小题 错填成“8立方厘米”。 错因分析:将题意错误地理解为“从长方体中挖掉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2×2×2=8立方厘米”。受定时思维的负面影响,读题不认真。 [img=493,67][/img] 第8小题 错误答案是“75/2”居多。 错因分析:把2/5对应的量看成15千克了。用15÷2/5=75/2。审题不清,15千克是剩下的量,而2/5是用去的份数。本题学生通过画图能很容易理解并解决。 [img=528,61][/img] 第9小题 错误答案“1” 错因分析:一些学生认为“高”是1分米,想当然认为能据1块。学生对于长方体这种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尚欠缺,不能很好地借助想象解决问题。不少学生仍当成平面图形了。 [img=526,79][/img] 三.选择题。 第3小题 多数错误答案选择A“相等”或B“体积大于表面积”。 错因分析:对体积和表面积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相比较,还是不理解。虽然,课堂、作业一再口头强调,但是少部分学生还是不理解。 [img=474,101][/img] 四.计算。 第2小题 部分学生运算顺序错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甚至还把加法加上小括号,改变题目;另一部分学生马虎出错,如,把“+”看成“×”。 错因分析: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仅仅是流于表面,如果在计算中有“数据凑整”等因素的干扰,就会把运算顺序抛一边,甚至肆意改动运算顺序。 [img=141,181][/img] 五.操作题。 第1小题 错误答案多为:(1)画成“东偏北75°”。(2)距离错误。 错因分析:对角度的测量不熟练,应该锻炼学生会测量任意一个方向上的角度,会画任意一个方向的角度。 [img=511,274][/img] 六.解决问题。 第2小题 错误:(1)x+1/3=320 (2)1/3x=320 错因分析:能列出正确的等量关系,但把分数1/3又错误理解为“1/3万元”。 不理解题意。不能正确写等量关系列方程。 [img=416,145][/img] [img=488,182][/img] 第4小题 错误类型:(1)没有把单位名称转化统一,即5分米=0.5米,而直接计算。(2)把“2米”、“1米”转化成“0.2米”和“0.1米”,但在计算时仍用原数计算。(3)个别学生算成6个面的表面积之和。 错因分析:审题不认真是很重要的原因。当一个问题中有两个或多个需要注意的小“陷阱”(思考的点)时,学生就无暇顾及更多了。他们可能会盯着其中一个自己最“在意”的知识点去思考解决。这个最在意的点可能是自己的平时易错点,也可能是学过的重要知识点但自己掌握的并不算很熟练。所以,对这种问题,需要锻炼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认真审题,增加思维的广度。 [img=516,224][/img] |
三、原因分析。 (一)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结果一方面受每个班的评价机制和不同的评价标准影响,导致班级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别;另一方面每个班级学生的好中差分布不一,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学习能力等也各不相同,也造成了课堂学习表现参差不齐。当然,与老师的努力和严格要求更息息相关,制定怎样的班级学习规则并落实,至关重要。特别是每个单元的知识总结与反馈时,各班应互相比较,学习,多吸取各班级好的经验、做法,能及时查漏补缺。 (三)单元测试 在平时的教学中各教师之间应多沟通交流各自好的经验做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特别是测试成绩较低的班级,教师除了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多请教多学习。 (二)数与代数 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等学生掌握较好,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简单问题。遇到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目时,特别是在计算中有“数据凑整”等因素的干扰,就会把运算顺序抛一边,甚至肆意改动运算顺序。说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还是流于表面。 分数乘除法能正确约分计算,掌握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对于“比谁多几分之几”,求某个量,这种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和抽象,搞不清楚整体是谁,对应的量是谁等。 (三)图形与几何 学生在确定位置时,经常会把观测点混乱。如,A在B的( )方向,则B是观测点。在测量方向的角度是不能正确测量,经常会量反。如,北偏西30°,量成西偏北30°。 (四)统计与概率 学生能较好地辨认条形统计图与折现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与区分。学生对于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问题,自己的想法,如何把问题解释的有条理有依据。如,在统计与概率中,学生会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或折现统计图得出合理的预测性结果,却很难用数学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对策。 (一)做到认真读教材,将计算课中的不同方法有机结合,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既不能冗杂无序,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能帮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坚持计算课每堂测,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并改进不足,汇总难点,有针对的练习攻破,使计算正确率提高。 (二)对于概念的学习,如体积、容积,应使学生多感受多理解,多抓概念的本质,精简练习题,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变式练习。 (三)老师在课堂要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而轻数学过程语言的练习,也和我们平时的数学练习模式、内容有关系。在数学练习上,应越来越注重观点性、过程性、开放性、生活性的题目,少一些机械、形式的老陈偏题目。 (四)编写应用题,本学期编写问题教学,有意地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编写的问题书写、分类、总结,并引导学生有效地模仿同伴高质量的问题。注重语言的表达,也不轻视写的锻炼。并把分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与整数乘法做对比,学生知道了各自的特点,也知道了意义的相通之处。准确地把握不同运算实际意义,也不会出现不切实际的问题例子。 五、行动落实 (一)对于课堂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听讲效率低的学生。要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加强考察机制。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更加丰富多样,易于学生理解及消化吸收。 (三)课堂的讲要更少,学生的练增多,题目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等。巩固新知。 (四)要对新知及时地检测反馈,导、学、练、清,要注重清地解读和应用。 (五)改进对计算的考察机制,原有的口算提卡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而应付,错题不及时订正,错因不能及时分析等。可以说,口卡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 (六)把计算的练习、巩固、检测与反馈,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课后注重批改、订正,每周一测,每单元一赛。注重对计算成绩的统计、奖励、反馈,补正等。 (七)学生自身的学习要会自我检查,自我反思。错题本切实用到实处。 (八)家校的沟通要及时,家校合力更要坚持不懈。 (九)培优补差将是结下来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把每个成绩段的学生都向前提升一个等级,另一方面探究一种高效的数学学习模式,使优困各有发展。 (十)逐步设立数学角、问题银行,整理学生课堂遗留的问题,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易错题等。让数学角成为学生数学火花碰撞的舞台,使学优生思考地更深入、系统,更有话题;使学困生能在这里发现总结自身遗留的问题,及时补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