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画家和牧童》有感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之间的阅读。每个人必须经历自己的创造、理解、构建、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学生因生活经验和气质的不同,对阅读内容会有个性反应,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节课中,我为了做到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体验。如,一开始就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戴嵩的画,并让学生说:“你想如何来夸戴嵩的画?”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在理解“纷纷夸赞”时,又让学生走近文本,创设了学生都在看画的情境,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谁在夸?他是怎么夸的?你能不能学他的样子来夸一夸?可以做动作。”……这些环节的设计都为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展开有效的对话,因势利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老师与文本也在互动,整个课堂是活跃的逐步生成的课堂。
二、角色体验,深入探究
学生有了参于和体验,就有了感悟和思考,就有了表达和享受,并在这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语文乐趣。我在引导学生看图时,让学生扮演角色,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你看到了谁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利用课文的空白之处让学生扮演角色,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现在,我们穿梭时空,让时光倒流,一起来到唐朝去看戴嵩的画,我看到了我班的徐嘉欢也在看画,来,你来告诉大家你想怎么夸一夸?”以此来领会“纷纷夸赞”的意思。同时又让学生走近文本,“刚才你们也在看画呀,怎么也呆住了?为什么啊?”以此来设身处地的体会当时牧童的胆大。在渗透“生活中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思想教育时,又让学生想象:你觉得牧童在放牛时,除了见到斗牛还见到了什么?另外,还让学生表演大画家、小牧童,通过角色 体验,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去感受,去经历,去感悟他们所说的话,入情入境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把握文本内容,迅速提升对文本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我也不例外地使用了这一方式,抓住了重点词训练学生的语言,特意安排“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在体会语言文字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戴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态度来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式,有机渗透写作指导。在最后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当戴嵩对牧童拱手说完这翻话后,围观的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既能渗透思想教育,又能积累语言,可谓一举两得。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科间的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而且我觉得“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随机让学生拿起讲台上的鸡毛掸子,让学生上台模拟“浓墨涂抹”,可让学生感受“轻笔细描”时,忘了换一样教具,或者让学生把鸡毛掸子倒过来,细描学生理解了,轻笔可能有些误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