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知名的数学教育家郑毓信教授来为我们作报告。郑教授的报告大气、理性、辩证。既能高屋建瓴,又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对当前的热点问题有独到、冷静、理性的思考。听郑教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郑教授谈了关于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提出,要加强问题意识,问题应当被看成教师教学教研的出发点;要努力做到“小中见大”;要保持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当前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就是:有效教学。应当坚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不要迷信专家。
关于有效教学,郑教授指出了三个应当思考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究竟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相关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怎么做?
郑教授还对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优点进行了分析。而对于现实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进行了抨击。例如公开课的设计中(1)情景设计,究竟应当如何去认识情境中设计的意义?如何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提出: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设计情景的最终结果是要去掉情景的。(2)主动探究,是否应该被看成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有:在突发问题出现时;利用适当的案例;在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中。(3)合作学习,是否是小组学习?应当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要关注差生。一个好的“合作学习”所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互动与规范;分工与共享;认知与身份。(4)动手实践,应以思维含量的高低来区别是否有效。
郑教授特别指出:不能以“新”、“旧”作为区分教学方法“好”与“坏”的主要标准。无论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郑教授还谈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内涵等。指出:数学教育应防止去数学化。并举例说明了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究竟什么是数学特有的文化价值?
郑教授还通过语文课的反照指出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指出:语文是情知教学,是以情促知。而数学则是以知贻情。最终要达到: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一个没有“数学味”的教师不能真正上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中国历来,不缺人文精神,缺失的是理性精神!
在郑教授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们记住了几个关键词:问题意识、有效教学、形式主义、数学味、数学文化等。同时也知道了如何辩证、理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经常和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会使我们的眼界更高,视野更开阔,也会使我们成长得更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