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直观感知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三角板,树叶,五角星,钟表,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课堂上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它是谁吗?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虫围绕着一片树叶爬了一圈)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会回答:
我发现一只可爱的小青虫绕着一片树叶爬了一圈,没有吃掉它。
我发现这只小青虫围着一片树叶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师:你们观察得真认真!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样说?
(生:树叶的一圈还可以说是一周。)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形象逼真的动画演示,把学生一下子引进了课堂,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拿一个三角板)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周长吗?
找学生边指边说。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随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的周长吗?
师:你还想指哪个物体的周长,指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找物体,指周长。
师:你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
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动态描出周长。
师:谁能再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同时板书。)
[用学生身边的三角板、数学书作为教具,学生备感亲切,轻轻松松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合作探究,发现求周长的策略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或物品(有实物钟表、树叶、五角星、长方形等),你会提出它们的周长并算出周长吗?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给本组的伙伴指一指。再算一算,并把你的方法说给本组听一听。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一小组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组汇报)
小组1:用实物钟表展示。
(合作演示)拿绳子先围一周,再量绳子的长度。
在钟表上做一个记号,再让钟表在尺子上转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小组2:用树叶展示。
生:用绳子围一圈,再量这一段绳子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小组3:用五角星展示。
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就是五角星的周长。
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是五角星的周长了。
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再乘5就是五角星的周长。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为什么没有人汇报长方形?
生:它太简单了!
我们早就会了。
师:真的吗?简单的长方形你有把握准确地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教师既准备了充足的学具,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动手实验、操作、发现、探索。体现了“做数学”的新理念。]
四、自主操作,探究方法
师:请你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每人一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汇报。
:先量出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周长就是20+20=40(厘米),10+10=20(厘米),40+20=60(厘米)。
:我的计算方法是:20+10=30(厘米),30×2=60(厘米)。
:我是这样算的:20+10+20+10=60(厘米)。
:这样算太麻烦,可以这样算:(20+10)×2=60(厘米)。
师: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吗?
:长方形有两个长和两个宽,20+10=30是先算出一个长和宽,30×2=60就是两个长和宽。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答略)
[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这里,教师精心呵护孩子们的发现,通过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化”。]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师:老师家门口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你们愿意帮我算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2.算数学课本的周长。
师:我想知道咱们数学课本的周长,首先要干什么?(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生共同测量长和宽。)
师:请你根据我们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它的周长。
3.实践活动。
请你们小组找一件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并动手量一量,再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活动找物品,测量、计算物品表面的周长。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既巩固了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六、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动动小脑筋,想一想要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最少要量几条边?为什么?小组合作共同研究。
2.你能求出下面这个图形的周长吗?试试看!(单位:厘米)
七、全课总结
学习完这节课你最想说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努力体现以下三方面的新理念。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出示了一只可爱的小青虫围绕着一片树叶爬了一圈的生动画面,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数学还原到生活中去,会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周长的含义后,提出问题:“你会指出身边物品或图形周长吗?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指给本组的伙伴看看。”学生兴趣十足,马上会根据自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去运用身边的实物树叶、钟表、图形动手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品或图形的周长呢?你有好的办法吗?”这个问题提出后,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从事合作探索活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一种或两种知道周长的方法更有意义得多,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体现算法多样化。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努力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成功。因此,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面对学生的多种算法,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我没有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中,合理选择算法。
【总评析】
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探索长方形的周长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了长方形周长,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这样做,不但使全体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也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2.给学生以充足的探索空间。在揭示周长的概念和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把所学的知识恰当地用到了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身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5: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