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幼儿园的常规,不知道您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孩子的听话?还是其他呢?
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幼儿园的常规,幼儿园的常规都包含哪些吧?常规,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一日生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内容包含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
一提到常规,是不是大部分的老师首先想到的就是“你看,他们班孩子多听话,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有规矩”,孩子听话就是常规吗?或者管好孩子就是常规吗?就连我,前段时间去别的幼儿园上公开课,我都会先问问哪个班级常规比较好,孩子是不是比较听话,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常规不好的,就是班级管理差的吗?就是孩子不听话吗?
曾经听一个实习老师讲过这样的一个经历,她去的实习的那个班级对于那个园来说是大家公认的比较好的班级,无论是园长还是其他班级来说都是大家心中的楷模班级,但是那个老师去的第一天就看到这样的情形,让她这个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老师对于教育的那种温柔、细腻、柔软的一面全部烟消云散,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顿时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那天是吃午饭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吃饭比较慢,那位被称管理经验有方的老师就严厉的说:“你再不好好吃饭,就给你送到小班。”老师话声刚落,那个孩子就赶紧低下头吃饭,可是没过一会儿就又开始东张西望。这个时候老师就说:“你现在不用吃了,走,我们去小班,让弟弟妹妹看看都已经是中班的哥哥了还不会好好吃饭”就开始拉着孩子往外走,还一边走一边给保育老师说:“小刘,你看着其他的孩子,这个孩子不给点颜色看看都不会听话,就不知道规矩”。小孩被老师带到门口的时候,幼儿手拉着门哭着说:“我不去,我不去,老师你别拉我”,其他吃过饭的孩子,有的是停下手中的事,眼巴巴的望着这一幕,眼里充满了疑惑,不是很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有的看了一眼就仍然继续手中的事情。
当他给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的心里默默的流了一把汗,也许我们只是为了培养孩子好好吃饭的常规,但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一个刚入门的教师,或者对于一个外人来说它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虽然我们的做法可能没有那么激烈,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留下来的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呢?这样的方式我们有没有使用过?
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建立起来的规矩,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怎样的印记呢?对于那个孩子来说,他心里的那份小小的倔强的还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就要被送走的自己来说,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而那些站着观看的孩子,是不是也会耳濡目染的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极端的方式和行为呢?比如呵斥、训斥、怒吼、拉扯,以后也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呢?还有那些看到了跟没看到习以为常的孩子,是不是对于自己同伴的哀求和哭泣没有感觉了呢?我们都说要让孩子充满爱,可是我们却一边“教”爱,一边“演示”强盗般的教育方式。当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呢?会不会给他们的心理上、情绪上、行为上留下什么其他的影响呢?
对于常规的认识可能我们存在普遍的误区,常规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他人和集体对自己的行为的预期,是孩子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基础。孩子懂得规矩才能从爸爸妈妈身边逐渐过渡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乃至以后的小学和更大的社会环境。孩子常规的培养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给孩子一定的安全感,正是因为有了一定的常规,我们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就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预期,更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假如我们这个月5号发工资,那个月10号发工资,每个月发工资的时间不一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定的期待和预期,孩子也是一样的,假如今天可以这个区角可以进5个人,明天可以进个,今天可以午睡,明天不可以午睡,处于各种敏感期的孩子就会觉得世界好混乱,孩子就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常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比如玩滑滑梯,是一定要给孩子强调不能倒着滑,否则就会容易受伤,在户外可以随便活动,但是在教室不能跑,容易磕着碰着。
常规教育不是为了方便老师管理幼儿,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常规对于孩子成长十分重要,而不是单纯让孩子听话,我们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很好自律的孩子, 这,才是常规所在的真正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