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获取——给予,一对截然相反的的词语,却都会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单纯的快感,物欲的满足,后者则体现了高尚的人格,精神的满足,是一种有着更高境界、有着更强生命体验的深度快乐。然而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只往往只重视眼前的获取的快乐,而忽视了能给人带来更大满足的给予的快乐。《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的选编意图非常明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可以看出,执教的老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教学语言基本清晰,教学设计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规律。如:在让学生了解课文时,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这就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然后再从重点句子入手,通过反复评读,在读中感知人物的心理上。
听完课后,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思考:
一、定准目标,合理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一节课不能“没有航标乱行船。”目标定位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对一篇课文要做深入理解,了解语言特点和人文内涵,弄清要理解,感悟什么,学习领悟什么,掌握运用什么;二是课标要求,学生水平,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导入时教师因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导致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大胆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探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感知“还有哪些行为,想法”让保罗觉得出乎意料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是因目标不明确造成的。本课的重点词不是“快乐”,应该是“给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给予的精神之乐。
二、突出自主,培养能力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迁移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因此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这样的教学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本堂课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更放手一些。其实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这篇课文的提示语既提示了学生阅读本文的方法,(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了大家的爱),也明确了阅读本文的要求(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提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在重点处引导点拨,这样的课堂就是简约的课堂,就会充盈着大气度,大智慧。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语文课堂应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支持,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或虚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我认为,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换言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情境诱人度就高。本堂课的老师问得太多、太细,老是拉着学生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走。其实,可以重点抓住保罗的两次误解进行板块教学。
板块一:当保罗告诉小男孩新车是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希望什么呢?保罗是这样揣度小男孩的心理的: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可以白白送给他一辆新车。保罗错了!小男孩希望的是将来也能像保罗的哥哥那样,能送给自己的弟弟一辆新车。小男孩的话语让保罗吃惊,也让读者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物欲横流、利益当先的今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自己获取了什么,并不是给予了什么。而且还常常会因为获取的多少而忿忿不平,抱怨不停,以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唯利是图。小男孩用他不是期待获取而是准备给予的言行教育着我们,也触动着我们人性中最柔软、最美好的一部分,让我们由衷地感觉到给予也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这快乐是那样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
板块二: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保罗以为小男孩想炫耀一下。然而,小男孩只是背出腿有残疾的小弟弟,告诉他:“弟弟,看那新车……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
保罗又一次错了!小男孩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关爱。小男孩的弟弟看起来是不幸的,因为他腿有残疾。但,他却比谁都幸福,他有一个时时想着他,时时给予他关爱的哥哥。残缺的生命因为爱而倍感完美。这个富有爱心的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和保罗一样感到震惊、感到意外、感到惭愧,他的一言一行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芬芳,飘逸在我们心中,荡涤着我们因尘世的忙碌而积满浮尘的爱心。面对小男孩对亲情的给予,我们体会到的难道不是久离我们的,让生命产生奇妙感觉的深层次的快乐吗?
    四、把握生成,创造精彩
教师的课前设计是对教学显示的预见、构想,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显示的课堂必然会出现预想之外的事件、问题、情境。教师必须以开放的观念来看待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之间的落差,以生成的观念来组织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力捕捉、判断课堂生成的信息,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间的差异、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和行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实现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是生命课堂的灵性之花,更要学会敏锐捕捉。本课中有很多的细节,教师都没有理会学生的生成,因是实习老师,也情有可原。但有一处,年轻的老师注意到了。那就是一个学生因朗读第一次不成功,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鼓励,然后抓住这个鲜活的课堂细节,问学生你给予了别人什么?你收获了什么?相信,此细节的处理,无论对哪个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实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对接,又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统一。
      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每一名教师在上课前,肯定都带着自己现成的东西,教学思想,文本理解,教学的设计……学生呢,同样带着自己的东西,原来的生活经验,原来的学习经验,甚至课下发生的事情带给他的情绪体验……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让这些思想经验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虽然粗粗地总结了以上的几点,但总觉得还不能说明什么,留待以后慢慢思考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