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味“空明”意境 1. 品味“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默读课文,静静地思考:有着怎样心境的人称得上是一“闲人”? 师:(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也到过哪些人家,他们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师:苏轼为什么如此在意“月色”? 设计思路: “闲人”理解 师:无所事事的是闲人吗?不思进取的是闲人吗?苏轼眼中的闲人是什么样的人?出示“元丰”。这里教师举例“忙碌的官员会关注月色吗?考状元连年不中会关注月色吗?”通过对比,引导出有一个人关注了月色,他是?苏轼 >接着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心情是——欣然。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指名读体会苏轼的快乐心情,欣然赏月。(引导学生体会月亮就苏轼的朋友,苏轼的知己。 朗读指导:不光用心,还要用感情,用眼表达。) 2.品味“无与为乐 步于中庭” 师:近在咫尺的人间还有一位苏轼的知己(课件呈现下列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师:你从哪些字眼上发现张怀民是苏轼的知己? 设计思路 通过找张怀民再次体会“知己”的含义。看到月亮就去找张怀民,说明关系非常好,这是一种知己的关系。师总结,这种不加思考,就去找的朋友啊。天上有明月,地上怀民,这是一种怎样的知己啊。再次体会知己的含义。 最后引导学生读出知己的感觉。 3.品味“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师:我们一起在中庭散步,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你们看见庭下有什么?这是怎样的积水? 师:你们还看见了什么?这是怎样的藻荇?(交横) 师:既然这一切写的都是月色,干脆直接把“月色”二字补上去。 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好吗?为什么? 设计思路: 漫步中庭爱左右南北东西都看到了什么?引读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教师是这样指导的,漫步中庭爱左右南北东西都看到了什么?把你们看到的读出来。 闭上眼睛,你和怀民步于中庭,你看到庭下___,水中?再把这种感觉读一读。 进而引导月色在哪里?月色就是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接着老师引导“月色”是否可加上去。 生,不可。因为加上月色太直接了,少了委婉含蓄表达的。学生理解之后,继续引导读这句话。 最后教师说:就这样澄澈月光在眼前,空明的月色在我心中,难怪当苏轼恍然大悟的时候,他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______继续读。 4.品味“何夜无月,但少闲人” 师:苏轼完全沉醉在空无一物的月色中。当他蓦然醒悟的时候,他有话要说——(朗读课文结尾) 师:多么美好的月夜啊!把这个月夜记下来吧! 设计思路: ①闲人多不多?所以苏轼发出这样的感慨。读“何夜无月,但少闲人”。 ②师:闲人太少,美丽的月色无人欣赏,苏轼说我得把它记下来。音乐起,师范读。看似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是吗? 引导学生盯着注释,体会苏轼是贬官后来到这里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