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在孩童时期就已经了解到。我们都曾在心底笑话过那个拔苗的人,怎会如此可笑!所有人都不屑嘲笑的做法,竟然堂而皇之被大张旗鼓的宣传追捧。
八年级开始开设物理课,九年级开始学化学,对教育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七年级的孩子周末赶场物理,八年级的孩子周末补化学,这样的事情你见到过吗?
两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和同事在宿舍午休,按照惯例我们先开启了闲聊模式,同事小琳告诉我,一个我以前老同事的女儿今天数学作业没完成,问其原因孩子说周末去补习物理了,导致时间不够用。小琳老师对此非常不解,就单数学学科,这个孩子的漏洞就很大,不及格时有发生,家长竟然还安排孩子去补习目前尚未学习的物理?轻重缓急在哪里?我当时的反应时,如果是一个完全不懂教育的家长做出这样的安排,还不觉为奇,关键作为一名老师这样做,实在是有些让人不可理解。
我以为她只是个案,但后面又不断听说此类事情。问家长为什么这样选择?答案如出一辙,要让孩子提前学习,通过走在别人前面拥有一定的优势。有了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归根结底还是为考试做准备。可真的有必要吗?
七年级孩子学习尚未开设的物理课,时间上只能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学习两个小时,除此以外与物理学科基本绝缘,所能联结的估计只有老师上课留下的那一点作业。在只灌输知识点及训练如何解题的情况下,且不说物理学科中的那么多试验、探索的过程如何体验感知,就从记忆的规律来说,这种方式对应试都显得那么高耗低能。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刚记完时记忆量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二十分钟后记忆量还有58.2%,一小时后记忆量余下44.2%,八到九小时余下35.8%,一天后还有33.7%,两天后还有27.8%,六天后还有25.4%,三十一天后余下21.1%.还有人做了另一组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七年级的孩子们只有周末才去学习的物理课到底能有多少收获,看完这一组数据相信您应该有了答案。典型的高能耗低收益的方式。当然如果孩子对物理是因兴趣而提前接触,那么在兴趣之下,孩子必然有着很好的主动学习及探究意识,和这种只为学习知识、只为考试的功利性学习是两种概念,另当别论。
其实这样的常识很多人都有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常识问题面前犯糊涂呢?教育部长一语中的,很多辅导机构都是鸡汤加忽悠。辅导机构通过套路满满的宣传,给家长营造紧张氛围,传达不安情绪,导致家长出现盲从攀比心理,有很多家长甚至是花钱买自己心里的安慰与平衡,认为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自己就心安了,因为送到补习班就意味着孩子是在学习的环境、做学习的事情。见过一个焦虑的妈妈,她的孩子周末各种赶场学习,只有孩子学习她才踏实,否则她就烦躁不安,其实她家的孩子在一年数万元补习费的保驾下,仍是多学科不及格。
真如部长所言: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孩子的成才固然需要孩子的付出和拼搏,但那些超纲和超前的补习安排显然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和秩序,这种状态下,受伤的不仅是家长的荷包更是摧残了孩子的身心。
李镇西老师曾说:教育的真境界是保持朴素、遵循常识、坚守良知。让我们用清醒的大脑守住基本的理性,用众所周知无需证明的知识去辨别和判断真伪。
希望教育中少一些拔苗助长,多一些良知和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