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23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三)确保投入、三防联动,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奠定基础
各地各学校确保校园安全投入经费,有些地方还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同时,按照公安部“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加强巡防,落实联防,构筑起一条校园安全防范的坚实堤坝。
1.确保校园安全经费投入。各地各学校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财政拨款、自筹经费等方式,积极筹措校园安全经费,不断加大投入,基本保障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需要。福建省做到校园安全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问责的“四同举措”。辽宁省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配备专职保安,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和周界报警系统。江苏省财政今年在往年3000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追加投入,为全省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投保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有效保障了学生权利,减轻了学校处置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压力。四川省将学校安保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从经费上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供保障。河北省财政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困难地区学校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报警等技防设施。浙江省舟山市加大校园安全经费投入,全市人口仅90多万,但累计投入校园安保经费2000余万元。
2.切实加强人防建设。各地各学校高度重视人防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保安队伍。很多地方政府从财政拨出专款为学校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很多学校自筹经费,聘请保安,切实加强学校安保力量。有的地方还列出事业编制,用于招收专职保安。有的地方设置“学校安全协管员”公益岗,动员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组建由教职工和学生家长自愿参加的“义务护校队”。有的地方通过校园保安与当地公安机关治安巡逻队员、企事业单位保安、民兵合作,实现了“联勤、联防、联治”,构筑起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同时,各地各校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校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进出校园人员和车辆查验、登记以及被访者亲自接送来访者进出校园制度,完善学生请销假和幼儿交接制度,强化教职工值班制度、校内保安巡逻制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查和对可疑人员的监视。寄宿制学校通过派驻辅导员,严格执行夜间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生进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重点学校实行警校联合,在学校设置警务室,建立校园报警点,由公安机关派驻公安人员维护学校治安,有效防止了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北京市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规范》、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校园保安的职责。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率达到100%。吉林省绝大多数县(市、区)由政府出资按一校配备两名保安的标准配齐了保安人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学校、幼儿园都配备了民兵、专职保安、治安员和门卫。广西公安机关普遍开展武装巡逻、公开示警,全面加强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力度。安徽省芜湖市戈矶山地区组建学生家长自愿参加的“义务护校队”,在学生上、放学期间协助民警维护校园周边秩序。
3.切实加强物防建设。各地各学校切实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防暴和自卫能力。大多数学校都按要求配备了消防设备和应急照明设备,添置了橡胶警棍、钢叉、防刺背心、防刺手套、强光手电、钢盔、警用辣椒水等防暴防护设备。有的地方制定地方物防建设标准,由政府出资为学校购置安保器具,确保物防建设落在实处。有的地方在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报警点,增添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有的地方政府出资购置巡逻车专门用于校园安全巡逻。许多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使用防暴器材的训练。有的地方为接送学生的车辆统一标志,要求学校与客运公司签订安全合同,派专人护送,确保学生交通安全。例如,广东省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安保人员安全防范器材配备标准,为校园安保人员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提升校园自防能力。湖北省为学校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各类安保器材,安装警示标志,在楼道、寝室等重点部位标明安全逃生线路。宁波市海曙区为全区学校及幼儿园保安统一配备了安保器具(包括橡胶警棍、武装带、警哨和辣椒水)。福建省泉州市完善学生上放学时段外部巡逻与校园安全部门管控的无缝隙对接,在学校周边设立治安岗亭,探索建立“家校平安共建”机制。
4.切实加强技防建设。各地各学校提高技防建设水平,确保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安全。大多数地方都在中小学、幼儿园门口及周界、围墙、教学楼、实验室、会议室、学生宿舍区等重点部位安装了电子监控视频系统和报警预警系统。有的地方由政府制定技防建设的标准和规范,统一加强技防建设。有的地方,学校的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监控系统进行了有效连接。部分学校实现了电子门禁管理,装备了红外线报警系统。例如河北省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装技防设施标准》和《中小学幼儿园安装技防设施验收办法》,上海市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治安防范技术要求》,用于指导技防建设。上海市卢湾区实现公安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和校园图像监控系统的双网联通,学校监控网络全面纳入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监控范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安图像监控“双网联通”。北京市以暑期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为契机,对技防设施进行全面维护和检测,增设校园紧急报警装置,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技防安装率100%。福建省城区及中心校以上学校的门口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报警设施达100%。天津市除极个别学校由于“校安工程”改造配套外,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都已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安徽省为全省5775所学校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视系统。广东省对规模较大、人员较多、情况较复杂的学校幼儿园实施门禁管理。辽宁省所有公办学校均在校门口、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入侵报警设施、电子门禁系统、巡更设备、周界报警设备等,并积极与属地公安机关进行联网。青岛市在每所学校设置与当地派出所直接联通的按钮报警器,在学校围墙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
(四)齐抓共管、注重长效,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各地均注重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校园安全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社会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1.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一是不断健全“党委政府统筹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校园安全工作体制,切实增强教育、公安、综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例如,河北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协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作用,综治、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积极参与,构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合治理部门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社会积极配合”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山西、湖北、广西、青海等省(自治区)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了独立的校园安全稳定机构。
二是强化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各地各学校普遍签订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校园安全工作基本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江西、吉林、青海等省还将校园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和政府考核体系,实行校园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安全责任追究制。
三是大力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教育部门主动配合公检法机关、工商、文化、税务等部门,通过打黄扫非专项检查、打击取缔黑网吧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严厉打击涉校刑事犯罪行为,及时查处威胁校园安全事件,依法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对违规违法的“三厅一吧”、图书音像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取得显著效果;坚持集中整治和经常管理相结合,始终保持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高压态势。
四是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各地均将校安工程纳入民生工程任务予以重点保障,按照校舍安全工程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加大省级统筹力度,编制了各地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加强督促检查指导,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密切关注汛期灾情,确保校舍和教学设施安全。目前,校安工程进展顺利。
五是不断加强食品卫生及疾病防控工作。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组织各类学校和依托机构对学校食堂、餐饮店、商店等场所和饮用水设施卫生进行大清理;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把采购关、贮藏关、加工关、餐具洗消关,保证食品安全;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同时加大对学校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等各项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2.积极推进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安全工作制度化。各地各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设施定期检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流行病预防隔离制度、治理周边环境协调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依法办学。例如,河南省不断完善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目标责任制、教职工值班制、门卫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住宿生请假销假登记和夜间巡查制度。甘肃省制定《校园安全工作暂行规定》,湖南省制定《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程》,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河北省学校消防工作暂行规定》,山西省制定《山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山西省学校安全管理日志》,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外出活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集体用餐、学校日常管理、突发性事件处理及事故报告、奖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要求。安徽省建立了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及时入档、限期整改”的常规制度。
二是安全工作标准化。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省(直辖市)相继出台“三防”建设标准,以地方标准推动校园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广西制定《关于做好我区学校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学校安全协管员数量配备、招聘录用、工作职责、教育管理及经费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是部门联动机制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初步形成日常联动机制。例如联合公安机关加强“三防”建设,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督,配合市场安监部门加强学校周边市场监管等。
四是安全教育日常化。各地各学校采取编写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手册,开展“平安校园”、“平安班级”、“平安宿舍”创建活动,设立“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周”,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带法回家”、“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例如,贵州省将安全教育纳入地方课程管理,认真做到“教材、课时、教师、教案”四落实。青海省开展“千名民警进千校”法制宣讲活动,成效显著。湖南省邵阳市安全教育做到了“六进”,即“法制教育进校园、安全教育进校园、禁毒教育进校园、治安防范教育进校园、交通常识进校园、消防常识进校园”。
五是安全培训常态化。安徽省建立安全保卫干部培训制度,逐步对全省学校安全保卫干部和责任人分级分类全员培训。陕西省通过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已分级培训干部教师15万余名,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轮训了一遍。青海省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园安全工作教师和干部的培训。
六是应急工作规范化。各地各学校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大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积极开展防火灾、防雷、防洪、防地震等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例如,陕西省以《陕西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总纲,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预案为支撑,上下衔接,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全省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河南省郑州市组织有关专家编纂印刷了《郑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编写指导手册》4.5万册,面向基层学校免费发放,指导全市学校应急预案建设工作。
(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注入动力
各地各学校在严格落实中央要求的同时,紧密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和好做法。一是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浙江省绍兴市通过构建“九个一”机制,即“构筑一条安全工作责任链、形成一张安全管理网络、落实一个安全形势教育历、健全一套安全工作规范、制定一校一套应急预案、每学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预警发布和情况通报、监理一个风险化解分担机制、强化一套考核奖惩措施”,推动校园安全工作规范化、长效化。贵州省铜仁地区针对学校内部安全管理的实际和季节变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按照“一个季节、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支整治队伍”的模式排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是在加强“三防”建设方面,江西省兴国县通过采取“公益性岗位购买制”(即由县政府出资补贴学校保安每人每月300元),为县直学校、乡镇规模较大中学配备了60名保安,以此帮助中小学解决保安聘任问题。安徽省合肥市首批招聘1500余名保安,工资列入市财政预算,由保安公司统一招聘,交给市教育局或区级政府安排。海南省针对部分地方警力不足的问题,商请武警参与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三是在校园安全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重庆在民警序列中设置校警序列,并加大对新型警务机制落实情况检查力度。湖北省部分地方编制部门在教育行政部门增设安全科,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促进了教育部门安全保卫体系的建立。福建仙游县人事局专门列出事业编制,招收150名保安并在县教育局增设校园安全保卫办公室,定级定编、规范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