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随笔 与爱相伴,从心开始----读《心教》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4: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寒假里,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手捧《心教》,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品味着为人师、为人母的慧心岁月。文字勾勒着画面,凝聚着智慧。且让我再一次翻阅《心教》,细数流年岁月,书写心灵碰撞的感受,引领方向,一路与爱相伴,从心开始。

   我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在教学生涯中,感受到孩子们千奇百怪的内心世界。新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唯有走进其内心,方能教育得始终。我在自己的兴趣与好奇的推动下,想要用一种新的角度陪伴孩子成长的渴望愈加强烈。正如《心教》前序中所说:“改变,来自渴望。”我开始自学心理学,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件。让我能用更专业的心理学角度解读曾经的困惑。当我看到《心教》封面上书写的“用萨提亚模式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是的,都是我所渴望探索的内容。迫不及待,走进《心教》,感受里面的心世界。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何优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开始”让我感受颇多。其中“优雅”、“尊重”是这句话的点睛之笔。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清晰的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关键,是根基。说到“优雅”,让我想起了那个陪孩子写作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最后导致去医院做支架的妈妈,还让人想到那个深夜楼上传来怒吼声:“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深夜还在陪写作业,深夜孩子怒火心中焚烧。我们所期待的“优雅”去哪了?

自从“优雅”和“尊重”一起离家出走后,陪伴就多了些许“恐惧”、些许“怒吼”、些许“焦躁”。

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需要我们大人先将“优雅”与“尊重”请回家。察觉自己的姿态,不应该是高高在上,不应该是口是心非,不应该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天性。尊重意味着接纳,拥抱孩子的坏情绪,正如书中所说的5A(觉知、承认、允许接纳、转化、自我欣赏)是你与孩子的沟通最真诚的开始。

   写到这里,不由的让我想起曾经接到的一位家长的电话,这位家长相当着急,着急孩子不会与同学相处,焦急孩子上课不会听讲,焦急孩子回家不写作业,焦急孩子撒谎,焦急孩子私自拿同学的东西,焦急孩子放学不想回家……是的,他家孩子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认为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至少不能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孩子。问题的根源就在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上。孩子六岁前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成长,父母陪伴少之又少。六岁后开始进入校园,爸爸经常出差,妈妈工作也很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寥寥无几。逮到孩子就是一通大道理模式的教育,或者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家的孩子”相对比。孩子厌倦了妈妈的说教,开始不想与妈妈沟通。放学不想回家,书包丢在门口就“逃走”。久而久之,何谈优雅,哪来的相互尊重。一个渴求爱的心灵,常常透过外在的事件去证明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所有的行为都来自心灵的渴望。后来,我建议家长慢下来,降低期待,不谈学习,接受孩子的现状,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陪伴孩子快乐成长。一个孩子,能接触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爱人与被爱,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个体,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愿意为自己负责,又何需担心孩子的功课呢?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份“真、善、美”。爱是无价的,也是无法衡量的,是一种天生的本性和需求,因此大人千万不要用“爱”与“不爱”要挟孩子,那会适得其反。也千万不能以满足期待的方式证明爱。要让孩子懂得, “爱”与“期待”不同,你的期待未被满足,并不代表你不被爱。

   滋养人的内在情感,让一个人更有价值、意义、自由、懂得爱与接纳,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与爱相伴,从心开始。让我们携手前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4:46:43 | 只看该作者
与爱相伴,从心开始

                                   ----读《心教》有感

                                                  文绿   四语  吴慧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1: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