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 ——基于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23:2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标》中关于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尤其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先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建立起事物的表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一、 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在测量、想象等活动中,加深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验。

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位同学的数学日记写得特别有意思,请你来读一读: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出1毫米的牙刷,70米长的毛巾擦脸。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900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开始上数学课。这样的情境设计,能迅速引发学生的质疑,并激发学习新课的学习兴趣。即由日记中不合理的长度单位引出今天课上学习的内容。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相结合,这样设计,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 组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动手实践活动,因此,课堂活动要让学生参与估测、实际测量及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安排活动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第一环节:认识分米。我先抛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米与厘米的知识有哪些呢?为接下来学习分米、毫米知识并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接着,我出示一根蓝色纸条,给出提示:老师手里的铅笔是1分米长的,和这根蓝色纸条一样长,请你估一估手里的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呢?先估测长度,再追问:那我们要知道确切的厘米,应该怎么办呢?学生都知道用尺子测量。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并动手量一量。测量结束,还需再次感受1分米有多长,我组织2个活动:把蓝色纸条卡在食指与拇指之间感受1分米有多长,并与同桌比一比;在生活中、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约1分米长,说一说你的发现。这样设计先估后量,初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并能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另安排两个活动:拿出长尺,请同学找找3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来看一下老师的尺子上有几个1分米。学生集体整理总结出:10个10厘米就是10个1分米,10个10厘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所以1米=10分米。

第二环节:认识毫米的活动设计同上,先估再测量,不过这里我多安排学生测量,并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积累测量经验。第三环节:梳理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毫米、厘米、分米、米。再用手来比一比,从大到小比一比。这样反复动手比一比,意图还是让学生感受测量单位的长度。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那就必须有活动,有测量让学生去实践。在每次测量之前,我是先让学生去估测,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中去。因此,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很重要。实际测量,学生有米和厘米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中,教师还是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本节课我充分开展在尺子上的单位换算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直观、低难度的情况下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 巧设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的设计与完成,是为了巩固新知的学习。前提要满足学生的做题兴趣,那作业内容得新颖有趣,改变以往的枯燥乏味。本节课是继续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学习,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梳理过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巩固了测量方法。那我设计作业除了基础的练习,布置一项数学日记:用学过的长度单位也写一篇数学日记。一方面考查学生长度单位运用是否恰当,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基础与实践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重视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主题我个人又有了一些认识,梳理如下:

1.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并将知识回归应用于生活,渗透应用意识;

2.组织活动要有序开展,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注重讨论交流;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及思维方法渗透;

4.重视“做中学”,由直观(建立事物的表象)——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准确具体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23:24:32 | 只看该作者
郑州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马林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16: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