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0:2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情况
(1)积累与运用部分:班里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大部分学生对字、词、句掌握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还需要进行字、词、句的复习巩固。在复习中,加强听写,强化巩固,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另外,必须实施拓展,把生字词语放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读、书写。学生的书写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书写卷面整洁,字迹端正,字体较美观,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孩子卷面字迹潦草,写字态度不认真的,需要严格要求。
(2) 阅读部分:是学生的弱项,对待一篇短文,一些孩子由于理解力不够强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读通短文,要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反复提醒、训练学生,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开始答题。
(3) 习作部分:大部分学生能把文章内容表达写清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通顺,文字优美。但是存在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现象,或者是写作能力弱,无话可写的现象。要孩子拓展思路,多让他们说说或写写,并提供一些丰富有趣的习作内容以及优美的范文。
2、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本班同学书写习惯良好,但初步理解短文的能力不强,要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开始答题。习作方面,要养成学生搜索素材、积累素材的习惯,培养认真检查所写作文的习惯,把每一句话写清楚,写通顺。
3、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分析
  本班同学能够比较认真的对待学习、复习。个别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满你追我赶比学习的风气。要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认真做题的习惯。
二、复习目标
1、 复习巩固本册生字表(一) 200 个生字,生字表(二) 200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会使用字典: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复习本册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会默写对联、名言等,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句段。

4、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5、懂得运用常用词和关联词造句。
6、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7、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8、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
9、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
10、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1、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12、能正确地使用逗号、句号、冒号、引号、书名号、问号、感叹号。

13、习作: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及书信。
14、积极主动地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学困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怎样审题、选材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四、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的意思;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及书信。

五、复习措施

1、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新课标要求,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六、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七、复习时间

两周时间复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6: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