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与形》听课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7:5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了刘延革老师讲的《数与形》这一课,我感触颇多,刘老师用简单的图形为例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数与形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清楚且直接的了解数与行之间是互助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与数都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字来解决图形问题,使学生学会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
刘老师在上课之前问同学们看到数学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刘老师又给出一组图形,问学生能看到规律么,把刚才想到的规律用数或者式子表示出来,出示图形如下图:(问学生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大正方形的边长以及每次正方形增加的个数,形成如下板书)         个数:         1         4             9                  16

边长:       1×1       2×2         3×3               4×4

增加的个数:   1        1+3          1+3+5             1+3+5+7

(上面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形,得到规律,并得到数字关系)

接着刘老师问,接下来的图形应该是什么?(老师通过分析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学生回答是边长为5×5的正方形。老师又问这是增加的个数应该是多少?

学生回答是1+3+5+7+9。(这一步老师是通过观察规律得到图形,又通过图形得到正方形增加的个数,从而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如何由形得出数)

接着刘老师又问学生1+3+5+7+9+11+13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怎样用数字来画出图形,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与形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不仅可以由图形得出数,也可以由数得出图形)

学生回答是边长为7×7的正方形,由49个小正方形组成。

刘老师又问1+3+5+7+9+11+13+15+17+19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图形?(通过再次联系加强学生认识)

学生回答对应边长为10的正方形。

刘老师总结数中有形,形中有数

刘老师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数与行的关系,又出示了一道例题。

1/2+1/4+1/8+1/16+1/32+1/64…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出示一个需画图形得到数的例子,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回答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一半。然后刘老师让同学们在纸上画出1/2+1/4+1/8+1/16+1/32+1/64…表示的图形(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可以来表示数字,能更深刻认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接着刘老师利用PPT演示了这个式子表示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给学生们直观感知的体验)

接着刘老师又说1=1/2+1/2

                  =1/2+1/4+1/4

                  =1/2+1/4+1/8+1/8

                  =1/2+1/4+1/8+1/16+1/16

                  =1/2+1/4+1/8+1/16+1/32+1/32

                  =1/2+1/4+1/8+1/16+1/32+1/64+1/64

                  =……

(刘老师利用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的一半的思想,每次都把前面的数分解成两个后面的数相加,一直得到1=1/2+1/4+1/8+1/16+1/32+1/64+1/64,接着还可以往后写,省略号代表后面还有无限多个数,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2+1/4+1/8+1/16+1/32+1/64…=1。这个方法是利用数先画出图形,然后又用利用图形寻找规律,然后将图形转化成数,从而得到最后的结果为一。)

刘老师这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清楚的讲解了数中有形,形中有数的互助关系。通过形和数来分别举例阐述其关系,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和形之间的密切关系,更让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能够在解决问题中把一些数字问题转化为图形,或者把一些图形问题转化为数字。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基础的转化思想,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将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这节课刘老师在课前己经提前备好学生,在讲课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刘老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

这节课对我的启示是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备好学生,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够从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时一定要思路清晰,自己把思路理清楚才能把内容讲清楚,在讲内容是要将具体,讲清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每位同学都能理解,在举例时要从不同角度举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素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0: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