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校长:下面,我们就进行研讨一下。我作为一个外组的成员,今天第一次聆听《儿童诗》的教学。说不上指导,只是说一说个人的感受。首先,整体说,三位老师准备的都很充分,课也上的挺精彩的。我们今天不谈优点,谈一谈有待商榷的地方。我概括为四大点:
1、例文学习过多,后半部分的时间有点急促了。
三位教师都关注了儿童诗的例文引路,但在例文的学习上关注的时间过于多了,又是朗读,又是分析,又是指导,又是感悟,导致后办部分的时间过少了。
2、课堂的训练点概括的空洞,没有聚焦点
评价的标准不够准确,导致学生无从下口,应该先有内容后有标准,循序不要颠倒了,都采用了编口诀,提要点的方法,板书的概括点过于空洞了。
3、练习与评价的时间有充分一点
4、展示评议要循序渐进
课堂上应该关注语言训练的落脚点,语言表达的怎么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精准性,关注自己要教给学生的精准知识点。比如《水乡歌》的例文的选取与利用:关注一问一答,关注作者如何表达。“比喻夸张用拟人,紧密联系巧表达了。”比如王主任的《我妈妈》“角色多样有特点,抓住特点巧对比,字字句句有爱意”。课堂上教师要关注表达正能量,价值观不要引导偏颇了。
《听听,秋的声音》可以先看图,后听诗。金黄的画面放在前面,教师把课件调整一下。在备课时候就应该想到课堂上会有那些生成。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读读这首儿童诗,或者就出示两段。在诗歌的朗读知道上花的功夫过于多了,导致后面的写诗评诗没有时间了。
好了,大体我就谈这四点,有什么大家再说说看。
田锦艳:
樊校长=文学底蕴深厚,已经把三位老师的课点评的到位精准。可以说,准确地帮助三位老师整理了课的顺序。我的整体感觉就是听了三节课的评价都不够准确:
1. 评价是对儿童创作儿童诗的价值认定和对儿童诗情感、态度、方法、过程的关注,积极的评价儿童诗创作会增强儿童学习儿童诗的信心和勇气,会激发儿童创作儿童诗的热情。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教师评价、儿童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互结合,儿童的生活才会富有诗意,儿童创造儿童诗的热情会持续下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例如《水乡歌》仿写中是否用了生动的词语,表示多的词语是否循序渐进,是否达到本课训练点等。《我妈妈》的价值观引领,点评中对于不通顺的语句,可以请其他同学帮想一想,换一种说法是不是更好,给学生有一个提升。《听听秋的声音》,评价不仅仅是看学生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用了什么方法写的,写的效果如何。总之,教师的点评可以依据星级标准,但脱离不了词语、句子、片段、结构、主题、意象这几个方面。
2. 儿童诗的修改时无止尽的。但是文从字顺,表述清晰、准确、富有童趣是基本的原则。教师在修改环节要注意:主要从教会修改、练习修改、相互修改、学会修改、自主修改等方面进行。其中教师修改指导是教学修改的第一步,学生自主修改是修改的最理想的境界。修改过程是修改的重要考量部分。要给足学生修改的时间,一节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浅显认识,希望能给上课教师一点启示。
汪萍:
大家都说了,我觉得都没有什么可以提的了。如果说,纯属个人的感觉啊,说的不对还请老师见谅。我觉得课的情境创设不够好。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内容中的情感与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比如《水乡歌》明明学生已经说到桥的歌了,教师在课件也出示了,为什么还要转换情境,写《公园歌》,徐教师设计的《公园歌》
公园什么多?
树多。
千棵树,万棵苗
森林一片连一片,
绿色水乡真美丽。
写写水乡歌难道不行吗?水乡还要很多值得写的啊,也有花儿,树,桥等啊,非要从这个情境跳出来了,是不是太浮光掠影了呢?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小学生感性思维强,尤其爱看活泼鲜艳的图和视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水乡歌》时,播放一些水乡的图片和视频来感染他们,以形象的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水乡歌》
水乡什么多?
鱼多。
千条鱼,万片鳞,
银光闪闪像星星,
游满湖面游满河。
另外,徐老师关注提供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徐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己写的下水文,从而丰富语言材料,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如徐老师写的例文:
水乡什么多?
桥多。
千座桥,万座桥,
……
此处多的词语的积累,老师是不是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下呢?
以上仅仅代表个人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