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应渗透德育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课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应渗透德育因素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重视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力争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德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和育人工程,它需要学校、家长、教师、社会共同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有所成效,但靠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学校,班主任基本就承担起了全部的德育工作。这样,一方面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德育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实际上,作为科任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也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共同承担起德育教育的任务。
  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的教师,我认为,大可以从语文教学过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
  一、培养爱国之情
  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多为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挖掘诗篇中的爱国因素,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篇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因子,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他的《春望》一诗,被称为爱国诗篇的典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道出了一位爱国诗人目睹国家山河破碎,草木凋零的凄惨景象之后的悲恸之情,浓浓的爱国情怀溢于言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则触动了诗人的无限感伤之情,“花溅泪”和“鸟惊心”,让我们后人可以感受到他那颗爱国之心在滴血!千百年之后的今天,仍然为他的爱国之情所震撼!每当我上这首诗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产生诸多感慨,我会对学生说:当今社会,和平而幸福,我们无战乱之苦,无离别之痛,无衣食之忧,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免费学习,还能享受国家的各种补助,这都是伟大的祖国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用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品德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呢?
  还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浓浓的爱国情,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佳作。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俟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比重复的说教一定好得多。
  二、培养爱民之心
  现在的学生,有些是很自私自利的,什么爱国爱民,他们根本不听。可是,作为一个人,不爱国爱民,那么,培养他又有何作用呢?
  在上《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我就特别引导学生要热爱我们的人民。故宫建筑的辉煌与华丽,令世人所折服,它虽为皇帝的行宫,但一砖一瓦并非他所堆砌,而是劳动人民用双手、用汗水、用智慧修筑起来的。当我介绍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一片惊嘘,都为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而钦佩。还有赵州桥、苏州园林、万里长城,哪一样不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古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歌颂劳动人民、体现爱民之情的佳作。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尽了中国千百年来百姓的悲惨命运,爱民之情寓于心而发之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他关爱天下苍生的博大胸襟抒写得淋漓尽致;杜甫的《三吏》《三别》把“安史之乱”后唐朝底层人民群众的辛酸和苦难真实的再现,对百姓的同情之情不正是爱民之情的具体表现吗?
  古今多少诗篇中都洋溢着真切的爱民之情,教学中注意挖掘,让学生们心中装着百姓,带着一颗爱民之心去学习、成长,将来成为能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三、培养高尚情操
  古代文人,大多具有君子风范,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无不体现他们的高尚情操,而这正好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素材。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君子的品行典范,更是作者的高尚情操的体现;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是作者伟岸高洁、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柳先生传》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陶渊明的高洁人格;《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欧阳修寓情于山水的淡雅情趣……凡此种种,数量多,题材好,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以古人为榜样,产生潜移默化的持久的影响。
  而今的学生,受经济社会的影响太深,他们的意识里可没有了古人的高尚情操,更多的是功名利禄,倘若人人如此,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点责任怎能落到他们的头上?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古代圣贤为典范,学习他们的精神,逐步形成他们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我相信,只要所有的人都尽自己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工作就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开出灿烂的文明之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4: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