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 | | |
|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各项扶贫政策,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度,补齐政策宣传短板 | 确保镇级层面扶贫干部全面掌握各项扶贫政策,做到了然于胸 | 组织全镇机关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结对帮扶干部、第一书记进行扶贫政策知识培训 | |
确保村干部全面掌握各项扶贫政策,并通过宣传,切实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度 | 对村干部进行扶贫政策培训,并组织乡村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 | |
| 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深入结对贫困户家中,针对性的开展政策宣传 | |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全镇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全覆盖目标 | | 将今年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出清单,按照10月底全面完工的要求,倒排工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步伐,加强施工监管,对于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包括已退出的贫困户),在改水、改厕、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等方面,要同步推进 | |
完成3个贫困村道路硬化16.125公里,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有一条宽度3.5米以上的硬化机动车道路 |
完成所有贫困村298名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工程,达到100%农户饮水安全 |
|
完成贫困村1197户农网改造升级,实现一户一表率和户表智能化覆盖率均达100%,村委会所在地通三相动力电 |
|
| | | | |
| 加快村庄整治进度,围绕贫困村稳定退出,加大贫困村整体提升力度,按照“清、净、整洁”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攻坚专项行动,改善人居环境 | 确保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点在10月底如期完工,25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有垃圾收集点、65%以上农户享有卫生厕、100%农户住房安全、危房拆除率达100%。2个贫困村顺利通过退出考核 | 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实施“七改三网三场所”建设,要采取挂点包村方式,做到责任到人 | |
要强化督促检查,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调度22个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点建设进度 | |
| 加快落实扶贫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根本之策,重点发展快速见效的短平快产业,兼顾发展中长效增收产业,实现贫困户年内发展产业增收2000元以上目标,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 确保村产业扶持资金稳定产生效益,贫困户短期增收产业全覆盖,贫困户10%以上的年度分红到位 | 3个贫困村发展光伏扶贫,积极引导贫困户将3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江西省程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时办理《股权证》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 |
帮助贫困户5万元的产业扶贫信贷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收益达6%以上 | | |
| 会同县相关部门和结对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产业进行验收 | |
| 围绕“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目标,在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基础上,对看病费用自付比例仍超出10%的贫困患者,超出部分实行第五道防线给予保障 | | 要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扶贫病床,落实贫困户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医疗费用补偿“一站式”结算服务 | |
10月底前摸清贫困户医疗费用报销情况,并帮助落实自付比例10%以内的政策 | 对贫困户医疗费用报销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发现自付比例超标的对象,及时查明原因,并帮助落实政策 | |
| | | | |
| | 确保建档立卡学生教育政策应享尽享,不漏一人,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学 | 实行落实资助政策校长负责制,由学校建立贫困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对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情况全程跟踪 | |
10月底前摸清建档立卡学生受助情况,确保智力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 对建档立卡学生受助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逐户逐人核实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并与就学学校进行对接,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学校上学的,要落实送教上门 |
| 按照“实事求是、应改尽改”的要求,加快推进安居扶贫工程,全面完成 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全面改善住房条件,确保已脱贫和预脱贫的贫困户住房安全 | | 建立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台账,主要 领导亲自抓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落实到人 | |
| 准确掌握全镇安居工程实施进度,实行每周一通报。同时,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尽快落实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
| | | | |
| 全面落实劳务扶贫,坚持“志智双扶”,进一步激发扶贫对象脱贫斗志,提升扶贫对象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 | 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就业、培训、创业台账,根据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对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统筹“雨露 计划”“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等政策,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 |
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每个贫困村至少开发使用1个扶贫就业专岗 | 积极动员适龄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就业培训,开发社会服务类扶贫就业专岗用于安置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 | |
| 抓好兜底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兜底保障政策 | 确保贫困户应保尽保,切实提高低保标准,促使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双线合一”,使常保对象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 | 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提高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的重合率;实现低保标准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挂钩,对农村低保常补对象进行扩面;健全临时救助体系,对困难贫困户落实临时救助,并在12月份安排一次走访慰问 | |
| | 完成县下达的林业补助覆盖贫困农户任务;辐射带动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获得长期稳定收益,达到脱贫致富目的,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 | 全面落实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项目补助政策;进一步发挥全县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抓好林下经济产业;合理利用村级护林防火员、公益林护林员和生态管理员就业岗 | |
| | | | |
| 着力抓好社会扶贫,全面落实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做到贫困户账号开通全覆盖,深入发掘社会资源,动员爱心人士参与,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参与、慈善救助、志愿者帮助、爱心人士捐助的多元化社会扶贫新格局 | 确保本地所有贫困户在9月底前,全部安装“中国社会扶贫网”APP;做到贫困村每月发布爱心需求不少于1条、贫困户每月发布爱心需求数不少于3条 | 明确社会扶贫村级管理人员,并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合理、科学地发布爱心需求 | |
爱心人士积极对接响应爱心需求,解囊相助,奉献爱心,提高对接成功率 | 积极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结对帮扶干部注册爱心人士账号 | |
| |
| 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帮助贫困村对照退出标准,补齐短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为贫困户脱贫查缺补漏 | | 镇主要 领导要将本地的贫困户、档案资料、两表认定全部过一遍 | |
| 定点帮扶单位要千方百计为挂点贫困村落实帮扶资金,帮助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 |
10月底之前 2个 计划摘帽的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各村贫困户漏评率在 1%以内 |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要将本村非贫困户过一遍,重点掌握清退户的家庭情况,要围绕贫困村退出标准,列出问题清清单并逐项落实 | |
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错退、不返贫,预脱贫的贫困户如期脱贫 | 结对帮扶干部要对所结对贫困户全部过一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为贫困户脱贫查缺补漏,落实两表公开和两表认定,填写相关表格资料 | |
| | | | | |
|
| | |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建+”模式,深入推进“一树两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强村级班子,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增强组织活力 | 结合村“两委”换届,优先将热衷于扶贫事业的人士和致富带头人发展成为村“两委”成员 | |
|
| 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扶贫队伍建设,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实现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 | 做好人员、经费保障。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包村、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包户 | |
|
| | 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访贫问苦、探访民情活动,做好贫困户思想引导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情况特殊的贫困户要给予精神上的帮扶 | |
|
| | | 确保省督察组、市委巡察组、县督查组指出的我镇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部整改到位 | 按照整改 方案要求,全面进行“回头看”,逐项逐条逐点核查整改清单中的问题,查看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到位,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并上报整改“回头看”情况书面 报告和相关佐证 材料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