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5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安徽萧县黄口镇第一小学 张晓鹏
我们做老师的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阅读课上,经常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发言不积极,任凭老师怎么启发、引导,学生们要么“金口不开”,要么就是信口开河,甚至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在语文测试中,无论试卷的难易,失分最多的几乎都有阅读理解这一项。这种种情形都说明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其实,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很多老师都在为此努力,我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借鉴“无为”思想。
“无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他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政者应当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人民就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当然,他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实,我们把这一思想引用到阅读教学课堂中去,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没娘的孩子早当家”、“懒婆娘的子女多数都很勤快”,这其中有一定的道理。跟那些“小皇帝”“小公主”们相比,这些孩子的没有了父母的关心与呵护,对于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只好亲自动手。他们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尝试中摸索进步,在一次次实践中学会了料理生活。虽然他们经历了波折,但他们收获的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不正是父母们无意中的“无为”思想给他们带来的吗?对比一下那些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哪一类孩子对社会的适应性更强一些呢?
再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师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师道尊严”的痕迹,有些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教师仍旧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他们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这样做的结果,虽然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需要借鉴这种“无为”思想。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着阅读文本,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而轻视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了卡壳现象而慌不迭地指导、帮助,我们要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有时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多么不起眼的成绩)要及时予以表扬、肯定。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真的把这些理论都用到了实践当中,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班级里能说会道、善于表达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好这门课程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文实践”,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凡事不要包办代替,老师要多一点“无为”的思想,这样才会做到“老师无为,学生有为”。
二、积“跬步”,方能至千里。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习正是如此,各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积累多了,见识多了,训练多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对于“积跬步”的认识,我觉得,我们不但要重视“跬步”积累的数量,更要注意它的质量。
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时,在自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举手者寥寥无几,课堂顿时陷入沉闷之中,看来是我把这个问题提深了,于是,我赶紧降低坡度,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写了谁?他们的什么事?学生一一回答完毕,然后,我让一个学生完整地说一遍。于是,大多数学生都会说了,但我并没有就此罢休,结合这节课让学生说一说,同学们掌握了方法,一个个兴趣很高,大家都争着说:“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在多媒体教室学习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
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跬步”,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要时常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走则已,走则走稳”,这样,步步扎实,层层推进,他们才会登得更高,走得更远。
三、谈感想一定要“敢”想。
“感想”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反应。”人们平时无论看到了什么,或是听到了什么,总会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这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当我们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时,学生却迟迟不敢开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越是不说,越是不敢说,越是不敢说,就变得越不会说,造成了恶性循环。对此,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谈感想要注意两点:一是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要大胆地去想,要“敢”想,并且把自己最直接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我还给学生们打比方:有人拧了你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把一块糖放进你的嘴里,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认识到,其实谈体会、说感受很简单,那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
我班丛前同学,在一、二年级曾是班级的优秀生,三年级刚接班时,前任老师曾多次向我提起他,可一段时间下来,我却发现他表现平平,甚至有一段时间的作业经常出现错误,于是,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谁知,还没说两句话,他竟然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哭着对我说:“张老师,我学不会,我不会做。”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他错的那些题都是一些只要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的题,可是他竟不知从何下手。看此情形,我明白了,他属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那种老师教一学一,不敢在学习迈大步的学生,其实,这样的学生在班级里还不算少数。他们并不是不会,是因为题目没有标准的答案而不敢说,不敢做,怕做错了老师会生气。于是,我告诉他,让他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怎么想就怎么说,即使说错了,老师也不会生气,只有不说老师才生气。当时,正巧我们要学习《好汉查理》这一课,我就对他说:“老师决定把这篇文章让你自学,自己试着把文章读熟,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试着说出自己的理由,能说成什么样就说成什么样,好吗?”
第二天,他拿着书本给我看,我看到书上除了划的好词以外,还写了三句话:①查理和杰西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②我想说:虽然查理以前爱搞恶作剧,但是他改了,就是一个好汉。③查理以前是个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从他见到杰西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可以说,这三句话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说明他读懂了这篇课文,如果学生在自读课文后,都能有这样的理解,那我们的课堂教学自然会做到事半功倍。看着丛前的“收获”,我微笑着点点头,在我的赞许声中,这个可爱的男孩又蹦又跳地跑回了教室。
我把丛前的故事告诉了全班的同学,并让大家用掌声向他祝贺他的这一进步,这一举动,打消了很多同学心头的顾虑。放假的时候,我还专门把他的那本语文书要来做纪念,因为他记载着一位学生成长中的足迹。
总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做法还有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做到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要重视教学过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