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发言稿: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20:2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能代表XX一中来参加这次演讲。
首先,我想向各位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何XX,XX一中高一年级学生,苗族。
大家知道吗?我很骄傲,因为我是宜良县所有苗族村里仅有的三名高中生中的一个,而且我还在宜良最好的高中学习。或许你们会觉得不可思议,是的,不光是你们,我自己都很奇怪,宜良县72个自然村中有十几个苗族村,为什么只有3名高中生?
曾经,我感到困惑,我感到心痛,我一直耿耿于怀!是不是我们苗族人天生比其他人差,天生没有别人聪明?不是,苗族人中也有研究生、博士生呀!那是不是苗族人真的那么贫穷,那么落后,连上学的钱也没有,不是,苗族中也有不少人在外工作,有车,有房,怎么可能连供孩子读书的钱都没有?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于是,我想找出我们苗家生活落后的根源。
翻开苗族历史,在远古时代,苗族原是一个最早农耕,较早用铁器的民族。在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它曾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到近代,苗族却龟缩在高寒的乌蒙山中,虎狼为伴,结绳刻木,刀耕火种。由于是从自己的家乡迁到异乡,有人难免被其他族人歧视压迫进而沦为奴仆,大多数苗族先民所到之处前有他族欺负,后有敌人追赶,所以他们回不去了,只能在他乡备受屈辱、备尝艰辛的住下,只能任由当地的地主豪强欺凌压榨。
直到1807年,传教士马礼逊到中国后的200年间,无数陌生而一样的面孔不断出现在中国的茫茫山区与乡村,他们默默的来,默默的走,把生命与爱洒在他们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1904的冬天,柏格理,一位穿着苗族服装的英国基督教牧师来到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石门坎,从此开始了苗疆史无前例的文化创举。苗族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从所未有的鼎盛!
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苗族同胞们开始走出大山,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苗家人本应该幸福和谐地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可是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呢?一间土坯房,两个老人,一个孩子,漏了补补了又漏的房子;断了搭搭了又断的电线;每天惹是生非,别人找上门来让老人不停赔罪的孩子;走出去后又顶着一头奇形怪状发型带着一身恶习回来的青年;被遗忘而流失的民族技艺;被时代思想摈弃而逐渐陌生的母语;被旧社会禁锢不可自拔的封建思想;越来越多辍学的孩子;越来越早结婚的年龄……这一切告诉我:苗家人,并不幸福!先辈们用生离死别换来的光明和用毕生心血传承的文化都不在了!
今天,摩托车、汽车的声音响彻了山谷,而有些苗族同胞的思想意识却还沉睡在愚昧之中,家长们以暴制暴,青年们作风不正,酗(xù)酒、抽烟、赌博;“读书没有出路,读书就是浪费钱”的思想还充裕着他们的脑子。现在的中国,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少数民族考试有加分,鼓励自主创业,支持教育下乡;这一切都可以让苗家人过得更好,可是一个民族落后的思想意识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改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变将是任重道远!
所以,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更多的苗族同胞可以得到好的教育,走出村子,走出大山,他们珍惜时光,珍惜青春,为苗家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苗族同胞们能够摈弃陈旧腐朽的观念让孩子们读书,苗家的文化和技艺能有所传承!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苗族同胞能够摆脱贫困,自立、自信、自强;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苗族能够走向世界,被世界所熟知,苗家人的传统文化将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生生不息!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所有苗家人都可以大声并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是苗族人!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儿女亲如一家,团结一心,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想而共同努力。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中华民族有朝一日能够站在世界的顶端。我希望百年之后,世界各地都有我华夏子孙的身影。我希望在以后的以后,我华夏服饰,华夏文化风靡全球。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中华民族能真正挺直腰杆,不再受其它民族歧视,每一个海外的中国人都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我相信,这不会只是一个梦想,它就是不久的将来,我会努力和所有朋友一起奋斗,共创苗家美好未来!共迎祖国的美好明天。
中华民族的同胞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也为了我们自己。
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9 06: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