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有个紧急会议,上课稍微晚了一会儿。开完会从办公室出来,听到教学楼有小小的骚动声,心里一阵紧绷:我们班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怀着忐忑的心情,匆匆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的表现,瞬间松了一口气。学习委员在教室里巡视,其他同学全部都在静息,班长报告:“老师,生字刚刚听写完。”“同学们表现非常棒!”我连忙夸赞。
孩子们这样的表现在我意料之中,这要得益于半年前,培养学生养成的一个小习惯: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打过第一个铃,开始听写生字。
课前两分钟本来是静息的时间,这两分钟的时间本意就是为了稳定下课十分钟活动带来的情绪波动,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发现这两分钟时间有些浪费,于是,想着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又节省这两分的时间呢?
生字是基础,而且易于操作,于是我就把这两分钟改为听写时间,每天基本上都是一节语文课,二年级的时候每天听写六个生字,现在上三年级,每天听写八个生字。
这两分的时间,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最后才形成了习惯。
刚开始投入使用时,是由有我来全权负责,我提前走进教室,提醒孩子们把学习工具和听写本准备好。
后来发现问题出现了,一部分孩子依然不会自觉准备听写工具,看到我来后,经过提醒才到意识该干什么。我如果临时有点事,稍微晚一点,这个听写时间就要延迟,这样反而影响了正常上课时间。于是我就放手,找了一个听写经常全对的同学来代替我的岗位,这中间也有波折,听写班长有时候不上心,会把这事忘了,还得我提醒,于是我就让学生毛遂自荐,最后推选一个成绩好,还喜爱这个“官职”的同学,这样以来,孩子自己愿意做的事,就非常上心,每天听写准备积极,提前在黑板上写上当天日期,准备好当天听写内容,一打上课零,就开始听写,我只负责当好后勤。
这样以来我省心了,听写班长上心了,两全其美。但学生方面问题不断:开始听写了,有那么几个学生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像蹦豆子一样,才上楼,这样以来前边的几个词语根本听不到,批改着错太多,影响学习积极性;听完词语,上交迟缓,本来想要利用好的两分钟的课前准备时间,被延长成了3分钟,甚至更长;写完后不及时订正,我得挨个挑出来让再次订正,订正完还是出错,造成恶性循环……
有问题就有思考,我再次制定激励措施,听写本三天全对——不用连续,可以累计,这些同学可以凭借听写本来领取小爱心一枚(小爱心为我们班班级激励措施,通过平时各方面的优秀表现进行发放,累积够一定数量,定期兑换奖品)
这就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愿意主动提前进教室,还有同学在上一节下课后,先把听写工具准备好,再出去玩。更有一些同学愿意提前进教室把当天要听写的生字提前预习一下,争取全对。
我还利用小组力量,组员写完交给组长,哪个小组又快又好完成,奖励小组一颗星星。好啦,听写前和听写后纪律完全不用担心了,还能更好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听写本的批改也充分利用组长力量,组长批改组员的,大小组长相互交换批改,改完后,在中午放学前发给各自的组员,利用下午进校后的空余时间进行订正,最后再次交给大小组长进行审核。这样,中午的时间也有限利用了起来,让孩子们做到进校就进班,进班就有事可干。
看,这学期开学来,有同学主动提醒我:“老师,我们还听写吗? ”
“当然了! ”
好习惯靠养成,看,三一班的这个好习惯被老师和学生深深喜爱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