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小学评价研究论文 以学生发展为基底的作业建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老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作业的设计实施、学生完成情况等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所以作业也应该作为教学环节中高度关注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作业的设计实施却存在着“任务化”的现象。

现存问题:一将作业简单当做测评依据,没有考虑到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缺乏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思考。二作业的难易度没有全面掌握,有些作业的选择无法适应学生的现阶段学情。三是作业和批改缺乏针对性,多数作业以“一课一练”为主,教师掌握不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吸收内容的能力无法做出全面的判断;三评价比较单一,没有体现多元化的评价思想,学生无法在评价环节中得到成长。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实施必须更新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业设计体现学科的计划性,针对性,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的层次性。   

第一、明确作业设计目的。作业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二、创新作业形式。改变以往以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采用多种作业形式, 向课外延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性。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语文手抄报,或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口语交际、小练笔、习作等,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获得新知。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着眼于全体学生,改变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增加练习型、拓展型、创造型等作业,主张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或合作设计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第三、作业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力选择想完成的作业,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大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四、明确作业完成要求。既有作业内容方面的要求,也有时间控制、书写质量、格式规范、完成过程等方面的要求。

第五、作业的批改要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1、在作业上做出针对性的评价,写鼓励性的语言,把作业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媒介,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情况,通过评价给予学生信心。 2、坚持全批全改、及时批改,为个别优等生、学困生专设的作业,要坚持面批。 3、及时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评讲时做到有的放矢。 4、优等生可以批改中等正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学困生教师要坚持当面批改,重点辅导。  
      第六、教师必须改革作业评价。 1、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作业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有些作业可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先让小组评价,教师再进行二次批阅,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教师再抓住典型讲评。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点评练习、分析问题,以及交流自己的作业练习的经验和问题。

2、是在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学科教师要针对作业、特别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过程记录表、评价表等,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过程,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加强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不只是课堂上统一讲评,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应在作业本上多做激励性、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体现教师的耐心、细心,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

4、是要反馈作业质量等级,也要反馈发展建议。反馈的形式根据作业的特点,可以书面反馈,也可以口头反馈。

  通过作业评价的改革,要实现由个体评价向团体评价的转变,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由纠错型评价向欣赏激励型评价转变,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构建由师生单向评价向多向评价转变的开放式评价体系。
       在进行作业建设时,教师要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提升,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整体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3: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