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25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二、开放教材,引进鲜活的学习内容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同时反映了教材即学习内容开放化的重要性。古诗文的教学仅靠课内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应注重教材的拓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1、拓展教材,积累延伸。
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在新课开讲前,激发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学的其它古诗,背诗文,讲诗意及作者、朝代。这样既检查了课外学习情况,同时又增强了学生阅读古诗的自觉性,可谓“一举两得”。
(2)寻找相关古诗,采用一首带多首的方式拓展教材,增加信息量。在教《赠汪伦》一课结束时,我又将收集到的三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送给学生,供其鉴赏,从古人送别的方式:以目相送、以酒相送、以言相送、以剑相送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2、超越教材,加强实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为了将学生消极积累转化为积极运用,我经常要求学生“古文今用”,将古诗中的句子用到现代文中去。如:昨天,我写作文时又犯愁了,但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我豁然开朗,真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我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习作。此外,改写、仿写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如学完《惠崇春江晚景》,让学生抓住“竹林”、“桃花”、“春江”、“水暖”、“鸭”、“蒌蒿”、“芦芽”、“河豚”等,写一篇写景散文;学完《回乡偶书》,让学生将诗中内容编写成剧本;学了《赠汪伦》,我更是让学生仿写一首送别诗,学生几乎人手一首,其中还有许多非常不错的诗作。如《赠老师》:“老师下课将欲行,忽闻学生送诗声。汾河流水深千尺,不及你我师生情”等。
这些做法无疑实现了“课内与课外”、“课堂向课后”的开放,日积月累,学生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程度还会远吗?
三、开放教学过程,创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的古诗课堂教学是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动态开放系统。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但是又有规律可循的过程。怎样做到教学过程的开放呢?下面以《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第一步:以情导入,找准情感共鸣点。
开课前,我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都有哪些喜欢的人呢?”学生讲了很多很多,有父母、老师、朋友……,接着我们得出了人与人之间都有感情的结论。同时,我又谈到:“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内容与‘情’字有关,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吗?”以此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是课内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第二步:先扶后放,以情为主线,自主学习古诗。
在本课古诗教学中,包括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
1、读──自学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运用已学过的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我解疑,包括诗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题目、词及诗意,甚至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自学《赠汪伦》后,学生自己解决了“将”、“欲”、“行”、“忽闻”、“踏歌”、“千尺”、“及”等词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义,甚至有些同学还谈到“从‘忽闻’看出李白感到很惊讶”“从‘深千尺’‘不及’等词体会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意很深”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如课堂是一个新闻发布会现场,各位同学都是在古诗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老师只是一个主持人,学生发言就像专家在发表研究成果一样。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富有挑战性,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2、思──质疑问难。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得好:“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始迸射,提出了“为什么汪伦去送李白而不让李白知道”“为什么汪伦要以歌相送”等问题。
3、议──巧妙地“扶”,体会感情。
“扶”就是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定启发,但不能将自己的分析强加于学生,而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如上所述,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这样启发他们:“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有几种可能性?”这时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组内讨论。结果显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说:“汪伦想到时候给李白一个惊喜,所以不让他知道。”“汪伦在家门口已送过一遍,可还是舍不得李白,因此再送一次。”“李白怕汪伦伤心,所以不让他知道,独自离开。”有的说:“踏歌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还有的说:“离别很伤感,而汪伦唱歌是想冲淡伤心的感受,让好友快乐上路”等。这时,我又引导:“大家的设想可谓各有千秋,理由都很充足。从这些设想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何种猜想,都说明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答道:“李白与汪伦感情深厚。”这无疑是对主题思想的一次升华,同时也实现了主体的开放。
4、诵──诵出感情。
反复吟诵,诵出味道,是古诗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环节。而诵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课中,通过个人诵;生生赛读,争朗读专利权;师生赛读;最后还利用课件演示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面,配以古筝幽怨哀伤的曲调及老师动情的讲解渲染,齐诵古诗等,表现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评价的过程,由教师评价转向师生共同评价,真心地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鼓掌、呐喊助威,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三步:以情结课,再现创新。
结束后,出示三首送别诗以供参考,仍然要抓住情感这条线索决不放松。利用老师将与学生分别的时机,引导学生想想愿意以何种方式与老师分别,学生有的以话相送,有的以歌相送,甚至有的以诗相送……激发了创作欲望,使语文教学最终又融入生活,运用于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