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暑假读书随笔 对人世间做永恒的赞美—读《巨流河》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1:1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跨不过去的“巨流河”,对情感,对故乡亦是。

齐邦媛先生六岁离开了巨流河,离开了故乡东北小西山,随母亲去南京寻很久不见的父亲——国民党将领齐世英。漂泊几十年,在古稀时回乡探亲,发现这再也不是从前的家乡,故乡也只能成为填写表格时籍贯一栏的文字。故乡走的很远了,那里只是一个概念。

齐邦媛先生在这本自传中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命运随国家命运的走向而奔波,逃亡,后来定居台湾的奋斗和幸福,更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国家的命运走向的另一种注解。作为在抗战时期完成人生的学生生涯,后到台湾又不断工作、求学而勤奋努力,执着坚强的人,她的人生不能不称之为精彩。她为自己所从事的英文教育而不断的求索,对推动整个台湾的文学进步而不断的努力,抛开政治形态保持相对的真我,为理想奋斗一生。

读书多年,但对于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生活,抗战时期的国民党也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那是我们传统的历史观给我的印象。在《巨流河》这本叙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书里,记叙了国名党将领齐世英为国为民的忧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不停的斗争,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齐世英在武汉与家人重逢,他“那一条洁白的手帕上都是灰黄的尘土……被眼泪湿的透透的。他说‘我们真是国破家亡了’”。这样的情景禁不住令人动容。

齐邦媛先生一生都不牵涉政治,用纯碎的思想为教育和文化事业而奋斗。在大后方当时的陪都重庆度过了中学时代,在迁到成都的武汉大学度过了大学时光,学生时代对文化对美的追求始终围绕着她。不参加有政治倾向的任何集会,在一次有前进思想的同学攻击教育部,和她被这些同学咒骂之后,当然她是国民党将领的女儿,也享受过特殊的待遇。她说到“这是我独立为人第一次见识到政治的可怕与谎言。在我生长的家庭,革命与爱国是出生入死,有情有义,最忌讳翻脸无情,出卖朋友。从此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不涉入政治,教书时连校园政治也不参与。”这是个人的追求,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保持个人的纯粹只是一种理想,我希望能有这种理想。

《巨流河》中一个重要的意向——“渡不过的巨流河”,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齐邦媛先生的一生不能用“漂泊”二字来形容,举家迁入台湾,也许那里早就是她的故乡。只是东北小西山的故乡已经成为乡愁的一种象征,不管是她经历的南京,重庆,武汉,都是一种象征,这些象征是她的幼年和青春;是她抗战时期和国军飞行员张大飞的情感,后者牺牲与河南空战;是她对寒冷的东北和对失去故国的东北情怀的眷恋。这些象征,不也是整个逃亡台湾的大陆将士终生的乡愁吗?

《巨流河》不仅仅是一本自传,通过作者个人的遭遇也能感受到知识分子在整个现代中国的颠沛流离和无时无刻的忧患意识。朱光潜先生在抗战时给学生读到华兹华斯的一首诗——《玛格丽特的悲苦》时而留下了眼泪,齐邦媛先生写到“在那样一个艰困的时代,坦率表现感情是一件奢侈的事,对于仍然崇拜偶像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件难于评论的意外,甚至是感到荣幸的事,能看到文学名师至情的眼泪。”后来作者在台湾开放回大陆探亲时,听到一些教过她的老师在十年浩劫之中的遭遇,写到“是中国文人百年来受政治播弄之苦至极,即使倾三江之水,也洗不去心中的愤慨憾恨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渡不过的巨流河,所有的日子都化作涛涛的河水,生生死死奔流不息。借助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让人感悟到故乡的远离,对学问的追求,对生命的体悟,对理想的奔走,不要停下平凡的脚步,对人世间做永恒的赞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20: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