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以提问为“经”,以交流为“纬”
──《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的教学
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北门小学 王丽
设计理念
一、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果没有探究活动这个载体,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中考虑到:1.探究内容的层次性;2.探究思维的递进性、深刻性。如:在选实验材料上,师讲解演示器材,再由学生独立设置;在实验结论上,采取先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再运用即获知识和方法,探究煤油、酒精等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认识,又达到能力的迁移。
二、以提问为“经”,以交流为“纬”
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一是教师提问的类型;二是学生回答后教师的追问。为此,我创设“问题”环境——“汤为什么外溢”“水面为什么升高”“学到什么知识?怎样学会的?”进行质疑和师追问。在重提问的同时,我也把本课重点定位在课堂活动形式的组织与策化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组内交流,组际交流,组际评价,组际归纳。
三、关注情感,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之一是: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也有一定要求,要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基于此点,我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探究氛围,让生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大胆提问,培养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求知,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本课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知道一些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三、材料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水槽、平底烧瓶、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烧杯、青霉素瓶、开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1.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讲述面汤外溢现象,让生提出问题。
2.激励谈话:“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让猜想“汤溢”原因。
[设计意图:选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提供感知,产生认识失衡,激活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培养探求欲望。]
(二)实践活动,引导生主动探究
1.教师演示水的热胀冷缩
(1)教师讲解引出所需实验器材,生观察现象;
(2)再次让生根据现象提问;
(3)师讲解水热胀冷缩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对“水分子”认识很模糊,因此对水热胀冷缩原因不太明白,这是本课的难点,师以形象的动作,具体的语言描述,一目了然的图画,以及闭上眼睛进行想象这一系列活动,让生经历了感知、感悟水热胀冷缩的原因。]
2.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师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反馈,师生评议。
学生交流:用的哪种液体,怎样设计实验的,发现了什么?
4.学生进行推想,归纳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生动手、动脑能力,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生在实验→归纳→推想这一系列活动中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水壶为什么不能灌得太满?
2.为什么商店里的啤酒或酱油不装满?
3.解释现象
4.举例:你周围什么现象是由液体的热胀冷缩引起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四)回顾反思,归纳总结
1.学到什么知识?怎么学到的?
2.看书质疑,师帮生解决一些困惑。
3.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结束本课,引出下课。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既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又是学生学法上的总结和提升,再次质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