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老师培训心得 解读字缝中的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08:1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是一门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课。所以课堂的深浅、宽窄、高效还是低能,全凭教师个人的素养和意识。

刚走上讲台时,老教师说:啥都不会教的,就来教语文吧。现在,语文教师感慨:越来越不会教课了。有外来听课的领导,大都愿意来听语文课,别的学科可能听不懂,语文课一定能听懂;并且都能提出一、二、三个意见来。

北京特级语文教师杨宏丽说:与其说做了一辈子老师,不如说一辈子学做老师。套用一句话:有着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还是一个语文教学经验用了二十多年?





解读教材,寻找散落的珍珠

近两年一直反复听到“教材解读”“解读课标”,但是,真正静下心来取解读的教师似乎应该并不多,大多是走在经验的路上,而不是理念的路上。

能够沉下心解读教材、解读课标的语文课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一年又一年重复着昨日的故事。

比如:《木兰诗》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在解读木兰忠心爱国的英雄形象,杨老师解读的是“女”,解读出了木兰的女子心理和真实形象。记得参加名师选拔的时候,我们10位教师共同讲的是《石壕吏》,为了有个性化的解读,我抓住了“夜”来引领学生解读课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近段时候读余映潮先生对语文课文的解读更是体会到语文教材需要用心、用情来解读,方得其中味。

语文教学需要“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接手学校事务工作以来,用在备课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想来真是愧疚,长此以往,自己将愧对语文教师的岗位,更将愧对学生。

不能再凭经验上课,抛弃传统的语言鉴赏的重点,寻找文本中散落的珍珠,让课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另辟蹊径,解读小说的“场效应”

第一次听到“场效应”,百度了一下,“场效应”又称“诱导效应”,应该是小说中矛盾集中体现的场所。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船”就是“场效应”,矛盾的发生、人物形象的集中凸显,因“船”而展开;《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就是“场效应”,酒馆是休息、休闲的去处,也是孔乙己的悲剧人生上演的舞台,连舞台都上不了的孔乙己只能被冷漠的社会所抛弃;《变色龙》中的“广场”是“场效应”,警官的趋炎附势、阿谀逢迎、作威作福在“广场”上众人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的“场效应”是需要我们领悟、解读的鉴赏后花园。

鉴赏色调,体察作者深藏的感情

文字是静的,但文字是有思想的,文章也是有色彩的。如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前肤浅地理解为王维写景的诗句,可以担当这个赞誉。叙事性的文章,和“诗情画意”无关。

杨宏丽提出了解读文章的色调的观点。如《背影》中家境的黯淡、父亲的黑布小帽和藏青色的棉袍,唯有父亲抱回来的金灿灿的橘色是一抹亮色,这一抹亮色正是对父爱的感激和赞扬,是父子二人感情破冰的载体。《故乡》中金黄的月亮、明晃晃的银项圈、碧绿的西瓜地是“苍黄的天底下故乡”的一抹亮色,是作者心中的一份憧憬;《假如我是一只鸟》中“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是暴风雨所击打着土地上的亮色,是乱世中诗人心中坚定的信念;《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褴褛的衣衫、满是愁苦的脸,是奢靡、虚荣的哲尔赛岛上的“暗色”,折射了人情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语文教师要学会解读“语言的缝隙”,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我们从“字缝”里读出了鲁迅的“彷徨”。歌德说:聪明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看着纸面上的话,一只看着纸的背面。我们教语文,不是教会答题的人,更要教有文学心的人。对语言的品鉴能够更好地创造文本的教学价值,尤其需要学会的,是从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小之处,抓住文本语言的微密码。





情境作文,让学生有话可写

下午听了纪秋香老师的《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印象收获有二:

一是开展“微写作”,提供情境,让学生运用一种表达方式,写150左右的小作文。微作文训练,有利于及时反馈和指导,有利于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

为图画提供背景文字。给特定的图片配上解说文字,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写作训练思路。记得我写作的欲望蠢蠢欲动的时候,就是为学校摄影社的同学配图写几句类似诗词的句子。配了词句的照片被张贴在校园橱窗里,我每次路过都要默默念一遍配图文字。好的配图文字,可以为图片锦上添花,甚至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图片的寓意。

水之积也厚,则负大舟为有力;德之积也厚,则建大业为有本。(【清】张伯行《困学录集萃》)厚积才能薄发,善学方得善教,语文教师当如此。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一个人见识总是有限的,大家相聚一起,碰撞智慧的涟漪,激发成长的灵光,乃是一大幸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08:19:35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字缝中的思想

郑州二中  姚彩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0: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