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应该是两者的和谐统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似乎很难把握住这个平衡点。
这次,听了我校胡海霞老师的一节《我和祖父的园子》,让我们触到了这个平衡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在这个支点上优雅的平衡着。
案例:
师:这篇课文就是写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还写了园子里的景物。为什么要写景物呢?自己读读这两小节,想一想。
生: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充满了生机。
师:它是一个自由的园子,作者怎么写出来的?
生:……一切都活了。
师:一切都活了,怎么写出这个“活”?
生:花开了,就像刚睡醒似的。(用拟人的手法)
师:一切都是自由的,怎么写出自由?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愿意结一谎花就结一谎话……
师:你们发现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排比句,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读出自由?)
师:下面这句话也是讲自由的,换了一种说法,是什么呢?
生:一会儿……一会儿……
师:他写这些自由和“我”的自由有关联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生活在这样自由的园子里,衬托出“我”也很自由。
师:借这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叫借物抒情。
你们也用这样的句式来写一段话,写出“我”快乐的童年生活。
(学生练笔,质量都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