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左右着我们的课堂。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教师教学中重视了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活动与生活;重视了讲授,却剥夺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视了结果,却轻视了过程;追求了考分的回报,却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今,是竞争的时代,学生应具有主动品质和强烈的自我表现精神,具有不断学习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能通过语言积极与人交往,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小组竞争机制便应运而生。
小组竞争——自主管理的原动力,说到自主管理,相信每位老师都会去思考: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如何让班级管理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大面积能力的锻炼?如何让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歇下来?可能,花费在班级管理上的时间很多,而管理效果又不见得理想。经常出现:教师在,万里晴空,教师不在,便乌云满天的情况,班干部们也很负责,但往往对整个班级或较大面积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在时)束手无策。而大部分学生呢,干着急而帮不上忙。
在上学期后半段时间,由其他老师的提议,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并挑选出小组长。根据个人平时在学习上,纪律上,课间活动等表现上,由小组长进行小红花的奖惩。总体情况是有所好转,学生会为了得到小红花而去努力。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分组后,没有利用好,没有营造小组竞争的氛围,只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虽然,在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我都会进行小组反馈,但是反馈的都是组内,个人之间的评比。而没有将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激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之处。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后,有了一些启发指导。
要利用小组合作评价激励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竞赛内容包括纪律、学习、卫生、课堂发言、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课堂反应等方面,进行小组内同步加分和减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竞赛机制需要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的合力。
首先,作为班主任,最主要利用班内小组合作来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升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小组竞赛机制中有个核心,“共患难,共荣辱”,举个例子,当一位同学违反了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没有打扫卫生,他所在的整一个小组都要被扣分。而当一位同学为班级出力,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巨大的进步,他也可以为此给自己的小组加分,例如做好事,积极举手发言,帮助同学,为班级奉献等。一个小组的成员是荣辱与共的,惩罚一起承担,奖励一起分享。在实施“共患难,共荣辱”“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奖惩制度下,小组组员能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经过小奖励小惩罚或者小碰撞,同学们更多的是“我为小组添光荣”的集体荣誉感,如果说二6班是一个大家庭,那么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庭,组长就是这个小家庭的家长。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更团结,更具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不懂就问、学会求助,轮流回答,人人参与、机会均等。在展示时,开头要说“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否则答对了,也只给回答问题的本人加分。(养成良好的习惯)展示时允许组内其他人进行补充,有质疑能提问的要加大加分的力度。背诵,检查作业都可以将权力下放给小组长,老师上课抽查,验证结果。
在建立起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能草草了事(不然会打磨掉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成立学习小组之初,通过监督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同步注重对组长的培养,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作为班主任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进,使它更加完善和更具有操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