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22:1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2016年8月调入荟萃路小学的一名教师,刚调入学校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感觉有点陌生,在原单位或许因为我们的班级人数不多的原因吧,学校不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就不怎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从来到荟萃路小学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还经常进班听课特意留心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回来在自己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经过这差不多一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但是,我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怎样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

而,如何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也曾设计通过割补转化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也确实受此影响,没有其他的想法,轻而易举地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但后来,我坚决摒弃了这样的做法,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直面问题,激活已知、探究新知。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学生不用割补也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得到面积计算公式。于是,矛盾冲突产生了,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转化过程中,图形面积必须始终保持不变。我想,知识是可以通过传授来接受的,而学习思想的最好办法是亲身实践。只有亲身实践了,才会有深切的体悟。

二、掌握好小组合作时间。

备教材、备学生是掌握好小组合作的必要条件。由于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等了解不够,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经常发现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学生们正在激烈争论,各抒己见,蛮有兴趣的讨论、交流,老师就强制学生停止;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长,致使学生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要想合理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备课时对教材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应该掌握好,学生对某一难度的问题合作学习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教师心中应该有数,在备课时应安排好;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去,要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合作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可以实际把握好小组活动的时间,有效地进行调控。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再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例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四、处理好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乍一看,流程清楚,学生活跃,参与面广,好像学生的主体作用真的发挥了。然而细想一下,作为具有思维独特性的个体——学生,他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吗?学生在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匆忙展开讨论,使得一些学生因思考不够成熟,而导致讨论过于肤浅或比较片面,而那些思维迟疑、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就会出现默默无语、充当听客或坐享其成、人云亦云,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22:12:3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李彩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1: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