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心得 读《论语》 学孔子的教育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2:3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事教育活动40余年,据说有3000名弟子,其中有72人最为著名。他首创了私人讲学,对所教的学生不论等级身份,都循循善诱,并凭借着学问、道德和精神赢得了弟子对他的爱戴。他的弟子把他的谈话以及他与弟子间的问答,编成了一部名为《论语》的书。这部书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虽然历经2000多年,但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是有益的。他指导我们如何为师,如何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下面我肤浅地谈一点读后感受。
   首先,看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孔子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教育,留下了生动的故事。下面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听到一个道理就要马上去实施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了就去实施呢?”学生冉求也问了孔子同样的的问题,孔子却说:“对,马上去实施.”另一个学生公西华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要给与不一样的回答呢?孔子解释说:“冉求一向好胜而鲁莽,所以我要求他请示父兄,是有意压压他。” 可见对于教学育人,孔老夫子也并非主张“一刀切”,毫无选择性,毫无原则性的去施教,对学生要区别对待。

再者以什么样的形象来施教,才会得到学生的充分尊重。

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形象是:朴素的、和缓的举止和态度,不紧不慢,非常从容的作答方式,颜色上非常温和,但内心却很庄严。我们一直都在倡导“严师出高徒”,但似乎孔夫子的形象更像一个慈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严厉的老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还是和颜悦色的老师更受学生爱戴呢?答案是“颜色温和,内心庄严”。所以“严师”绝不是指板着面孔来做学问讲道理,而是指一种态度,一种严谨而坚定的信念,一种足以让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但是为什么要强调颜色的温和呢,表情严肃不是更有老师的样子,更容易让学生敬畏吗?《论语》展现给我们的孔夫子,无论是在与学生交流,还是在授课时,从来不声色俱厉,态度一定是和缓的、温暖的,尤其是在回答学生发问时,总是以一种因循诱导,甚至是跟人商榷的语气来做答。而授课的基本思路也是以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而不是连篇累牍的大发言论,大声说教。
    这样“没有架子”的施教,收到的效果怎么样呢?从量的成果来讲,“弟子三千,成就七十二贤人”,但是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才比例也不算很高啊;那么再从质来讲,《论语》并不是孔子自己撰写的,而是他的弟子,在听夫子讲课时,留下来的课堂笔记,经过弟子们整理而编纂起来的。夫子授课时语言非常凝炼、简单,而弟子们记录的也只是夫子讲课时的“只言片语”,但即使很琐碎,有时只是几个字,为什么弟子们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去结集呢?这里面本身就透着弟子们对夫子的一种敬仰与爱戴,他们认为老师的教诲很有价值,值得他们去编辑,而因此流传下来的《论语》更成为两千五百年来的一部融和性很强的儒家经典,将孔子的智慧流传千古,我想这可以说是夫子为师的最大的慰籍与成就。历史上还有哪位为师者能受到如此崇高的爱戴呢!

而这种爱戴的获得,除了因为孔子博学广识,我想与他谦和的教学态度也是分不开的,这使弟子们不会因为害怕自己的提问幼稚、刁钻而不敢发问,也不会因为怕老师没有耐心而不愿连翻追问,更不会因为老师“颜色灰暗”而以敬畏之心掩埋求知之欲。这大概就是为师者“颜色温和”的价值所在吧,而从个人修养上讲,也体现了圣人“泰而不骄”的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

  

感悟:我们读圣人之书,就要学圣人之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02: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