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9: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2、初步学会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周长。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特别邀请我们全班同学担任田径比赛的裁判,你们想去吗?

生齐答:想!

师:参加比赛的是哪些动物?

生齐答:乌龟和蚂蚁。

师:乌龟和蚂蚁用同样长的时间,看谁爬得远谁就获胜。裁判员们比赛马上开始,请仔细看。(课件播放:乌龟和蚂蚁分别沿着长方形、树叶爬,同时到达终点。)谁获胜?

生1:乌龟。

生2:蚂蚁。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没有学生举手)认为乌龟获胜的举手。(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说说你们这样选择的理由吗?

生1:乌龟沿着长方形爬,它爬了4条边,而蚂蚁只爬了2条边。我认为乌龟爬得远。

生2马上反驳:蚂蚁爬的边比较长,2条边的长度和不一定比4条边短。我认为蚂蚁爬得远。

生3(指国旗上的五角星):五角星10条边,黑板四条边,你能说黑板的边长总和短吗?

师:好,有理有据。

生3:乌龟要过4个弯,它的速度慢一些。

生4:不对,乌龟只过3个弯。(有的学生也小声说“3个弯”,有的学生坚持说“四个弯”。)

师:你能指出乌龟爬行的路线,看看它到底过几个弯。(生4在屏幕上沿长方形的边指。)

刚才小声说的学生理直气壮的说:乌龟过3个弯。

(教师的延迟评价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思考同伴的发言是否正确,学生大胆质疑同学的发言,有争论、有验证,课堂时时迸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探究发现,多次体验。

师:刚才这个同学指对了吗?我们看看。(课件演示:铅笔沿着长方形的边画一周。)乌龟沿长方形爬了,用一个词怎么说?

生1:一圈。

生2:一周。

师:这个词用得准。(教师板书:一周。)蚂蚁怎么爬?谁能指出来?

(学生指出后,课件演示:铅笔沿树叶的边画一周。)蚂蚁也爬了一周。它们都爬一周,怎么知道谁获胜?

生1:它们爬的长度不一样。

生2:它们的周长不一样。

师(抓住这一生成的信息):他说什么不一样?

生3:周长。

师:周长是什么意思?你说出了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什么是周长。)

生4:周长在长方形中就是4条边的长度。

生5:树叶就是2条边的长度。

师: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的周长呢?

生6悟到:哦,周长就是所有边的长度。

生7: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发现了数学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教师在“一周”后补充板书:的长度就是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树叶。)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树叶,你们能沿着它的边线,描下它的一周吗?

学生动手描树叶的边线,描完后,教师展示两名学生的作品。

师问:你从哪里开始描到哪里结束?

生1:从这里开始又回到原处。

师(又抓住学生说的词):“回到原处”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也就是他说的“回到原处”就是一周。你们都描树叶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在我们的身边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学生依次指出黑板、屏幕、书、桌子、校牌、练习本、文具盒表面的周长。

师:你们指出的是这些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补充板书:图形的)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用了“一周”这个词,说出了“周长”的意思,现在又概括“图形的周长”的概念。老师把你们自己发现的知识做个记号。(教师用        和          标在这个概念的两端。)你们的表现真棒,送给你们一个真棒的标志。(教师在黑板上画: )可是你们的裁判还没当好。乌龟和蚂蚁到底谁爬得远?就是比较这两个图形的什么?

生齐答:周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9:59:00 | 只看该作者
(在学生互相启发下,学生从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意思,逐渐趋向准确的数学语言。学生通过看、描、摸、说,多角度多层次体验周长的实际意义。)

三、练习深化,开放策略。

师:怎么比较它们的周长呢?

生:先测量它们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的长度都加起来,看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长。

师:你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齐:很好。

师:就用你们说的方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这是乌龟爬行的路线,这是蚂蚁爬行的路线,这里还有直尺、卷尺、绳子。你们准备怎样测量?大家先想想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用绳子把长方形围起来,再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学生边演示,师问:要帮忙吗?生1答:要。)

生2插话:那直接用直尺测量更快。

师:具体说说。

生2:先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再测量宽。

师故意惊讶的问:还有两条边呢?

生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测量两条边就可以了。

师:能用上学过的知识,好!

生3:我用卷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树叶的周长怎么测量?

生4:我用卷尺把树叶围起来。

生5:我用绳子测量树叶的一条边,再乘以2,就能算出树叶的周长。

生6:我用滚的方法测量树叶的一条边。

师惊讶的问:什么?用滚的方法?给大家演示一下。(生6把树叶放在直尺上滚动,也测量出树叶一边的长度。)

全班学生为她喝彩!

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好办法,会动脑!现在请大家测量并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觉得单独完成好还是小组合作呢?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学具开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记录单中。(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周长,教师巡视指导。)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可以派一名或多名代表。

小组一:我们测量出长方形的长是25cm,宽是15cm。周长是80cm。我们这样算:25+25+15+15=80cm。

小组二:我们测量的结果和他们一样,但计算方法不一样。25×2+15×2=80cm。

小组三:我们有更简便的方法:(25+15)×2=80cm。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各种方法。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树叶的周长怎么计算?

小组四:我们测量树叶一条边的长度是36cm,周长是36+36=72cm。

小组五:我们的计算方法是:36×2=72cm。(教师板书这两种方法。)

师:看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到底谁获胜?

生齐:乌龟。

师:刚才判断对的举手。(判断对的学生作胜利的手势。)判断错的,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教师神秘的说)黑板上藏两道判断题,你们判断对的得1分,看谁能积2分。第一题:这个 真棒的标志有周长吗?认为有的请举手。(只有3个学生举手。)

师:没有举手的同学答对了,加1分,左手伸出一个手指表示1分。(学生情绪高涨)谁能说说理由?

生:这个标志有一个地方没有连在一起,也就是没有从起点回到

起点,就不是一周,所以它没有周长。(学生鼓掌。)

师:说得真完整。请看第二题: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师指         和         )认为一样的举手。(学生有三分之二举手)举手的加上1分。说说理由。

生1:虽然右边的铅笔多了一条线,但是这条线在里面。

生2:我要补充,里面的不算,一周指的是它的外边线总和,所以它们的周长一样。

师:听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还想积分吗?

生自信:想!(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

师:课本第45页第2题有3小题,看谁量得准,算得快。算对一道题得1分。(学生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周长。)

学生计算完后,教师指名汇报。

(学生的测量工具、方法,计算方法都是开放的。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让学生,听课的老师都惊诧不已,这环节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四、随机应变,全课总结,

汇报时有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们很想得到这些学具。(这时下课铃正响。)师:好,就让你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什么是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我把学具送给他们。也请同学们把你们积的分数亮出来作为这节课的总结。(大部分学生积5分,少数积3分)。

(教师善于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随机应变灵活总结,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学评析:

课前充分的预设是为了课中有效的生成。《什么是周长》一课,郑老师能灵活处理教材,把课本中的例子有效的融入乌龟和蚂蚁赛跑的情境中,通过这一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生动、信息量大的情境中自己发现数学知识。在这节课中学生是真正的发现者。正因为这样的预设,课堂中动态生成也异常精彩,整节课高潮跌起。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充满生命活力,处处迸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处处折射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能巧妙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出色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也正是北京教科院吴正宪老师倡导的有活力有灵气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8: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