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4: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不再是小孩子》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选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情感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我不再是小孩子》节选自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本文表现的是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以及女儿对父亲无比深厚的感情。教材将原作分成前后两部分以两篇课文呈现的。

为什么选这篇课文来上呢?原因有四:一是进入高年级时,老师们在平常的交流中普遍反映学生跟老师当众“叫板”的多了,家长们也频频跟老师诉苦,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叛逆性强了。文中的“我”同我们的学生都正处于小学毕业的时候,学生中也不乏有像文中的“我”一样因为犯错被父母责打的事。我想能否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认识师长对自己的爱,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呢?二是作为语文教研组的常规教研活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乐园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课型,学校已有老师上过了。学校及区、市的公开课好像还没有谁上过选读课,作为一线老师应该在这种课型上做点探索和交流。三是六年级学生即将跨入中学大门,平时与中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中学很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的女儿读初一,在几次家长会上,语文老师都提到他们的学生阅读能力要加强。作为一名六年级老师,怎样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做好与初中语文的衔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的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到底怎么样?那就借助这篇选读课文尝试并检验检验吧。四是两年前我们就了解到杜郎口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的自主学习模式,那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可否用用,又怎么用?我们六年级四位老师决定借这篇选读课文做些尝试。

那这篇课文要上些什么、又怎么上呢?我们先反复研读了课标,对比了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同目标,也看到六下教学用书的编写说明中提到“选读课文的教学不做统一要求,可让学生课外阅读,也可选课文的片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可以把选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于是我们暂定把这堂课这样上:课外让学生反复读这篇课文,在有疑问和有感悟的地方做好批注。课堂上则让学生充分交流: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课文?这类型的课文我们要学什么?我们又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学习这样的课文?也就是一堂充分放的语文阅读课。

第一次上课,我信心满满。学生在把握课文梗概、梳理课文条理、感悟人物形象上都完成得不错,尤其是学生就自己发现课文多处细节描写所谈的的感悟,让我惊讶。如在英子到医院探望父亲一事中,英子对父亲说:“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学校去吗?”接着课文写到“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一学生谈到,其实爸爸不是真正在看手指,爸爸在流泪了,他怕英子看到,才把脸转向墙那边,做看手指的样子。爸爸流泪,因为他多么想参加自己女儿的毕业典礼,但身患重病去不了,而此时英子还不知道爸爸就要离开她了,还是那么天真,做爸爸的还不能明明白白告诉女儿。从这里看出爸爸爱英子爱得多么细腻。学生从这一句话里读出了这么多!遗憾的是,领悟文章的写法课堂没有交流到。

老师观课后建议还是上两课时。五年级老师建议让学生读《城南旧事》整本书进行交流。但我认为一节课没有上完应该是我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环节安排的问题。因为我还记得市里在荷塘区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时,一位老师就读《草房子》整本书进行的交流就是一节课完成的。我的课型也是课外阅读后的汇报交流,只是想看看学生课外独立阅读能力究竟怎样,所以课外没有进行任何指导。我想老师认为要用两节课上,应该是课堂上交流领悟文章写法这一目标没有实现造成的。所以只对教学环节做了稍微的调整。同时六年级启动读《城南旧事》整本书。

第二次上课在梳理课文条理时,我花时少了,学生谈到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分别在哪就止步了。因为这个班跟老师当众“叫板”的多、叛逆的学生多,就让学生联系文中“我”迟到被责打一事交流多,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爱。课上得完整了,但学生发言的没有第一次上课的多(尽管该班语文老师说一直如此)。观课后老师们没有再提要用两节课上了,可是我也并没有感觉上出了我所想要的效果:学生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进行阅读、研讨,自由地、踊跃地发言,我只是在学生卡壳时适时地出现。我越来越疑惑了,也有些打退堂鼓了。

这课到底要怎样上呢?带着困惑我们六年级组来到了景弘学校,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学生编成若干组,组员编上号,每组一块黑板。每组的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黑板展示自己。上新课前学生要独立阅读课文完成学案,课堂的呈现就是学案学习内容的呈现。于是我把景弘学校借鉴杜郎口模式所设计的学案借来几份研读。当时正好付主任在一次观课培训中讲到了北京的一个课例。我也请付主任发给我。研读手中的这些材料后,我将教案进行了大的调整。我将本班的原有合作组也进行了调整。

第三次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反复读课文。第二天利用早读交流他们对本文课型的认识、课文的条理、最受感动的情节、最想研讨的又值得在课堂研讨的问题,并与学生商量我们就把这些问题设计成一份学案,他们根据学案再细读课文,完成学案上我们确定要研讨的问题,上公开课时就按学案的程序来上,各组确定自己重点想发言的问题。这次上课,学校请来了区里、市里的专家。上课前一晚,语文组长问我一节课能否上完。那一刻我忽然间由胸有成竹变得又有些没有底了,能否上完又压在了我的心头。为保险起见,晚上我又调整了上课思路,就把这堂课上成我们对选读课文的一种探索吧。我们走在探索的路上,遇到的问题原本就很多。硬着头皮上,充分暴露我们的问题,请专家来引领。

第三次课,最让我欣喜的是几个内向、胆小的学生多次举手发言了。从观课组检查学生的学案情况和课后马上进行的检测看,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是不错的。课上完了,专家们尽管没有对课评点很多,但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