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思路:

1、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          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          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          认识厘米

(1) 认识刻度尺

①教师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②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尺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师:尺子上刻有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不同长度的刻度线。生可能回答有:“老师,有3种不同的刻度线,最短的刻度线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这表示1毫米),学生会接着问:“比最短的刻度线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进一步引导观察,从开始刻度线到稍长的刻度线有几格这样的1毫米,学生回答有5格,老师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5毫米”,学生还会接着问:“老师,相邻最长的刻度线之间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尺子上的刻度线及各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追问:“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还有什么?”

学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解释: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②有数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这些数字对着哪些刻度线,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回答:0、1、2、3……)

③教师引导学生在刻度线上找到“0”教师介绍: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这叫尺的0刻度)。

④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用投影仪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0~1”是几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从“1~2”是几厘米,从“2~3”是几厘米……(都是1厘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说明:这样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刻度线间隔是相等的。

⑤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0到2有几厘米,从0到4有几厘米,从0到5有几厘米,从0到6有几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几厘米?教师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加于引导。

⑥同桌指着刻度尺上的具体刻度和长度互相说一说1厘米,几厘米。如: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5是5厘米,从0到9是9厘米,从6到7是1厘米,从1到5是4厘米……

(2) 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所带的物品的长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②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进一步形成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表象。

③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如果学生举出的物体很少,教师可以将在课前准备一些物体提供给学生测量,如:订书针、透明胶带的宽、瓜子的长、橡皮的厚等。

(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1、          学习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1) 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些纸条,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吗?用什么来量?

(2) 教师出示刻度尺。讲解如何量纸条的长度,边示范边讲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如: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5,表示纸的长度就是5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内填5,表示纸的长度是5厘米。

2、          小组合作。

再选取一个物体,测量之前,小组里每位同学先估计一下长度大约是多少,然后再测量,最后汇报估计结果与测量结果的误差,从中让学生实践几次,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

3、          量课本的长、宽。

以两人一组,先估测再测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的长、宽,教师巡视指导。

4、          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          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    ②用眼估计。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通过让学生

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及用1厘米测量物体,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对比回忆,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     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科研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课程的钥匙。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教师出示的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学生:“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教学具有坡度性,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这两枝铅笔有多长呢?”这样课堂气氛才有渲染,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     体现体验性。

体验能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本节课通过学生从认识到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力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三、     体现合作性。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3人小组和2人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及先估测后测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估计结果,然后进行动手测量,看看谁估计的准。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及估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四、     体现多样性。

课堂活动性强,练习形式多样,在课堂活动上体现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21: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