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能够来到南通,我心里非常激动,为什么?因为,南通是和课改紧密联系起来的。这里是情景教学和情境教育的发源地,涌现出了如李吉林老师等一大批名师,15年前,省教委就在这里开了一次会议,对课改的推动非常巨大。今天我们再次来到南通,看到课改的现状,非常兴奋,我相信,通过观摩研究,一定会使我们省的课改更加深入。
今天说什么呢,课改已经经过了一轮,六年过去了,教材已经用了一轮了,到这个时候
,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我们的语文课该怎么上,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我想有三个主题词:
一是和谐,二是圆融,三是自然。
我想我们语文课的境界可以用这三个此概括。
我先说和谐,语文到底是什么?我说她是一个多维的整理,她是一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是多维度的,是复合的,我们苏教版经常这样概括,三个离不开(离不开道德,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智慧),七字诀(识写读背作说习)。离开了道德的语文教育是危险的语文教育,离开了情感的语文教育是
,离开了智慧的语文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语文教育。语文是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课程,这个多种那个教育功能到课堂里该这么摆放,我们的课堂应该追求和谐的境界。前提是各个维度、各个侧面的尺寸要把握好,比如你做菜,要好吃,怎么办?主料、配料、佐料要恰如其分。烹调时要把握火候。当前,语文课改中有些流派,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流派、名师说几句话,对于这些名师的创造性和教学水平,我是非常钦佩的,但在这儿对这个命名我提点个人看法,时兴的说法,在语文前加定语,比如xx语文,我反复思考,这不是你创造的,首先思想魅力,作为语文课程来讲,就是应该有的。比如数学课,如果谁把自己的数学课标榜为思想逻辑数学,肯定是不可取的。这一类的表述是有副作用的。有人提出简单语文,让我谈看法,我不同意,倡简不等于简单。你打出了你的旗号,你就要拼命提倡你的东西,如果无限扩张之后,你就会有意无意的压缩了其他的维度,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语文课程异化。我听过一节课,《桂林山水》词串,这是识字,多媒体放了10多分钟,然后读,然后就做小导游,讲解漓江风光,一节课下来,对凤光理解了,文化熏陶下了功夫,但是忘却了识字。把这节课的主要目标给丢了。过去有个大雕塑家,(罗丹,巴尔扎克的手)前段我看电视,解放初期的雕塑家,张开济的得意之作,是天安门前的观礼台,颜色和天安门的观礼台,不注意就不知道他的存在,为什么认可?就因为它非常和谐,维护了天安门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说,他的作品有没有特色、个性?有,就在于他没有特色和个性。梅兰芳说她是没派,说穿了就是把各个方面做的到位而已。我不是反对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形成风格流派是课改陈宫的标志之一,只是提醒你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体现课表的精神,全面落实个发面目标。不要顾此失彼,也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用个性取代共性,不要以特色掩盖本色(高万同老师语)。
二、圆融,这是佛经上的词,圆就是完满,周到,融就是融通,融合的意思。尺寸把握之后,还要融为一体,非常完美,像一个浑圆的球,课标也说得很清楚,: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称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要把两个方面的东西融为一体,实际就是一体的,刚才陆处长分析的非常透彻,最近我在反思,作为一个搞了几十年语文工作者我想,过去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最近我有了认识,学语文不单纯是掌握一种工具,学习的过程就是灵魂得到滋润的过程,是文化底蕴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小学、中学的阶段,实际是给孩子打下人生底色,最近有于丹,那于丹讲起来滔滔不绝,思路很机敏,但前一段凤凰台采访他,我就注意她小时候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她是65年生人,童年基本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渡过的,没有交流,一个好像得了自闭症的孩子,文字是她唯一的交往,识字早,一直写日记到今天,没有断,他写日记不靠谱,写她的理想,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写日记成为她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单是文字的历练,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到一个观点,把人文性对立起来,强调应该思想内容,很对,但接下去说,西方的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的素养却比中国高,据报载英国财政大臣不会
,营业员离开计算机不会算账,这不影响他们工作,只要具有思维的欲望和能力就可以了,这是片面的,我举两个例子,理工科大学有大学语文,1979年以前没有,以后专设的,为什么?1979年大学校长和教务长开会,提出一个尖锐问题,大学生的语文水准太差,写不了实验报告,医科的学生不会写病例,于是就设立了这个课程。大家思考。我看报,看到一个老人,在做的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熟悉,以前毛主席接见外宾,都有章含之,她有三个头衔,总长的女儿,主席的老师,外长的夫人,她说,由于我小的时候中文的功底太差,翻译时往往辞不达意,受到总理的批评。我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打好语文的基础,工作才能少出一点错误,我觉得社会上学习英语热,我们要关注,重视外语是不是忽略了母语,这要警惕。
三,自然。我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说,操作时如何整合,我想是这么几句话: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自然而为,不要可以去做,要自然而为,有一次沈高明问我,老师问在具体操作时是以谁为主?我说,要实事求是,前一段我给我孙子讲论语,孔夫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释无陌,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是说一定得怎么样,也不是一定不能怎么样,不要绝对化,怎么合理怎么干,看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对策。我说,要根据学情、等来看。比如bpmf,虽然教材有情境图和语义歌,但你这节课的重点还是要教会这个字母,识字写字是重点。当然到了高年级,识字能力抢了,阅读能力具备了,就要加强人文性的和思想性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偏,回忆这几年出现的问题,不是别的问题,还是度的把握问题。儒家学说,主张中庸,不是没有道理,中庸是一种境界。
前段时间由于我疏忽,没有发全,请老师们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