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人。沫若是他在日本留学时使用的笔名,取自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两条河名,以寄对家乡的眷恋。青年郭沫若为寻求救国之路曾赴日本留学,毕业于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为唤起民众,他弃医从文,创作了著名新诗集《女神》,并创立了“五四”新文学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大革命时期,他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流亡日本期间,他用马克思主义史观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成就了多部史学论著。1937年,他别妇抛雏只身回国参加抗战,主持宣传工作并写出大量历史剧借以抨击时弊。新中国建立前夕,他仍用手中之笔坚守宣传阵地,与我党里应外合。他历任新中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务,但他仍笔耕不辍。郭沫若一生著译等身,现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周总理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