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 想得透 想得深 想得新
题目想好之后,就该想“写什么”了,也就是构思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和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资料。打比如说,就是:文章的“灵魂”和文章的“身体”;“讲道理”和“举例子”。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立意和选材。关于立意和选材,在语文第二册上还要集中学习,今天我们只是从构思的角度初步地讨论。
怎样才干构思好文章的内容呢?
一些同学的作文犯有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就是“不透”,看这样的作文,好比雾里看花,云山雾罩,叫人看不透,不知道你到底要写什么。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心意思很明确,比方“做人要刚强”,可是事情没想透,“例子”说得不清楚、不实在;有的同学的作文事情写得很具体,但是中心意思不明朗——这都是“不透”。至于事情说得乱七八糟、意思稀里糊涂,那就更是“不透”了。
下面是一篇语言功底很好、构思很有创见的好作文,老师给它评了85分,你来想一想:这篇作文为什么没有得到90分以上的更高的分数呢?
哭,是人感情的一种表示,是因痛苦或感情激动而流泪。这是人的正常现象。有什么事压郁在心里就该哭出来,这样不但心里痛快,而且对身体也好。
人和人哭时的样子大不相同。小朋友哭是“嚎啕大哭”;大家闺秀该是“幽咽”;而大男子的泪是眼里挣出来的;还有些人“哭跟笑似的”。这些人万万做不得“孝子”,不然他人起了误会可就麻烦了。
由于我不太好意思细致观察他人哭,所以在这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表妹哭的前后。
表妹是个哭泣包,所以她哭的机会多。耳濡目染,渐渐我便摸清了她哭的风格和前奏,举个例子吧,这事儿已经过去五六年了,不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是在奶奶家,大人都出去了,就剩我和她在家,她想得到家长的夸奖。所以,她把屋子收拾得很利索。待大人们一到家,表妹美滋滋地坐在屋里等着看他们惊喜的表情。而我,则一个箭步冲上去,放机关枪般的向大人们说我在家多么卖力地收拾屋子,把表妹听呆了,她赶忙上去分辨但事已经迟了。大人们已将赞许的目光投在我身上,当我回头去得意的看妹妹时,骤然发现她的脸色变了,嘴噘的比那拱桥还高。我暗叫不妙想去哄她可是来不和了。她干咳两声,带着哭腔大叫:“爸爸——”接着大哭起来。哭喊之余,还用两只喷着火的眼睛瞪着我。大人们倾刻全明白了,开始围攻我。在我报头挨训的同时,我听到了妹妹得意的笑声。
题目规定越少的作文,越不容易写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常采取“大题化小”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小学生活的回忆》,虽然规定了时间范围,但是跨度大,容纳的事情多,不容易写透,一位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做了这样的处置,他在开头写道:
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塞满了记忆的长河,但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那件事情……
这位同学巧妙地把大题化小,把《小学生活的回忆》转化成了《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故事》,就好写多了,而且还不跑题。假如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再略写一两件与第一次戴红领巾类似的事情,这篇作文就可能写得胜利。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些大题可以化小,这样就防止了自身累得够呛,写起来罗里罗唆、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反过来,有些小题(如《一次纠纷》、《黑板报前》等),在构思时,要力求以小见大,让小事折射出深刻的立意来。想得不深,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来。要想
作文写得深刻,就要像第四讲讲的那样,拿到题目后,好好考虑“引申”和“关联”,千万不要浅尝辄止,动笔就写。当然,这根本上取决于你平日读“有字书”和“无字书”深不深了。
《路在脚下》这个“大题”你如何“小做”?
《一道难题》这个“小题”你如何“大做”?
例3:《我的好朋友》这个作文,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写过好多次了,假如再写,很容易写得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跳不出写同学这个圈子,连自身也不愿意多看几眼。可是有的同学仍然把它写得很生动、很实在。他们放开思路,避开了大家常写的内容。比方:从“人”到“物”,写书是自身的好朋友、自行车是自身的好朋友、小台灯是自身的好朋友……;为了反映中学生活的枯燥、紧张,写家里的一个小动物是自身的好朋友,伴着自身去做那些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写“人”,把年龄范围放宽,写一个忘年交的老爷爷、写一个小弟弟;还有把爸爸写成自身的好朋友,去反映新时代的父子关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考虑写什么的时候,在“透”和“深”的基础上,要力争“新颖”二字,新颖才有创见、才体现出认真构思来,写出的作文才不落俗套、生动感人。
自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新颖。同样是写爸爸,题为“我的爸爸”就不新颖,而“我的新朋友”就新颖独特;“雷锋精神鼓舞着我”不如“心中的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