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3、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检:
默写生词
二、讲读课文: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交流、师板书: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用括号标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交流:
(1)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A、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B、生交流时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是我们绝不能伤害无辜的日 本孩子.”
A、从转折的预期中体会虽然“敌人残忍”,但“孩子是
无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从“决不能”的坚定语气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
B、在读中进一步体会
(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侵略中国并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愿.中日两国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
A、从“本无仇怨”、“应携起手来”等词语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
B、指导朗读
(4)孤女谢恩。
A、这一内容充分说明聂将军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总结全文:
课文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练习背诵:
1、抓住表先后顺序的词和动作的词。
如“…先抱起…然后……”
2、分层逐句练背。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词义:
感慨 干戈化玉帛
2、写出近义词:
残忍( ) 照料( ) 惊恐( )
和善( ) 拽着( ) 抚养( )
3、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并默写(家作)
板书: 2 聂 将 军 与 孤 女
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及聂荣臻将军的故事。在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前提下,去整体感知故事。
让学生能够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词语,从而增强对文本的认识。
整体感知文本,培养学生们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透过语言文字去了解人物。
提出中心话题,围绕中心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文本,解读文字。
理解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了解人物。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生动。
让学生以读带情,使学生的对将军的情感得到升华。
19 阳光下的皮肤
【教材分析】
《阳光下的皮肤》一课讲述了在国际少年班里众多小朋友之中的“我”企盼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话写出了南非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这是一个国际少年班,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而南非孩子占大多数,课文开篇以每学期的惯例开始,用各国孩子的自我介绍方式将需要很多话语介绍的人文背景集中在每个人的一句话表达之中。详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一番话语,文章最后以“阳光皮肤”点题,令人震撼,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而学生也正是初一新生也刚刚组建了班集体,也是一个“大家庭”,而本文又是自读课,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段,认知水平,是孩子们能够融入课文的一个良好契机,在调动智商的情况下,也培养学生们情商,体会课文中的“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发挥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朗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
3、体会人物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神态刻画
过程与方法:
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品位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感受人们对平等、和平 、发展的渴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放—收—帮—牵
【学法指导】质疑互助式学习,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