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抄,开拓创作的源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孩子最犯愁的是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有一个老师说,他给小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我做了一件好事,全班70%孩子都是捡钱包,捡了37万!难道好事就只有捡钱包?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正如本文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本文由“开展摘抄的现实因素”谈到“开展摘抄的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发挥摘抄的创作源泉,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展开了具体的论述。特别是如何发挥摘抄创作源泉,让学生完成从阅读到摘抄的飞跃,并列举了翁玲玲同学的摘抄,让文章引人入胜,很值得推崇。论文题目简单明了,紧扣主题。作者研究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的方面,我们的教师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对作文教学进行研究,相信你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而摘抄是材料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创作的源泉.

  一、开展摘抄的现实因素。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环节。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能力,以及最终的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体验、感受、思想和情绪,甚至于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写作能力,才能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学生怕写作文,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被逼写作文,教师被动完成任务的恶性循环。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在他们的笔下普遍存在着题材狭窄,内容雷同,结构相似,甚至无话可说的弊端。这些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急待我们去开拓。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和有益的报刊杂志,在阅读之余还要做好摘抄。大量的阅读和扩大语言积累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语文教改实验中已有定论,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的途径。

  二、开展摘抄的范围和方法。

  要引导学生去读。古人曰“劳于读书确可逸于作文” 。这与我们熟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样的。的确我们的学生坐于课堂,囿于课本。但这还可以用阅读去补充。所有的文学作品多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和自然美、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阅读可以说是间接的生活积累。加强我们学生的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不断认真地读书,知识才能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那应该积累哪些内容呢?是不是拿到一本书便复制过来呢?又应指导学生该积累些什么呢?在倡导组织学生阅读的同时,要求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个较好的摘抄本,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句词、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 通常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摘抄现成的内容,然后背诵或在作文时能够摘引模仿。而我除了要求学生摘抄背诵外,还必须的分析其中好的语句和字词的妙处,并写出给你的启示(在写作上、为人处世中等其它方面),可以从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还可以学习佳作的写作技巧模仿写一两句,运用好的词语造句。例如我班翁玲玲同学的摘抄中有这么一部份内容就分析得不错。 原文:月儿用沉默代替了回答。小陶用她的故事打破了尴尬的气氛。夜,隐隐地藏起了一丝不快。

  分析:这几句话融情于情,写出每个人性格各异,虚实适度,使情美浑然一体。

  在分析中指出所运用表现手法和人物个性特点,同时也加入了适当的评述。读了翁玲玲同学的摘抄,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只要她能坚持下去,她的作文一定会提高得很快。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摘抄时,要敢于创新作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长期地坚持,哪怕一次只能记一点也可以,日积月累,这才能在写作中有许多“巧妇的米”。我要求学生的摘抄每周要收缴一次,以便教师能及时检查,并适当加些评语给予点评和鼓励。

    三、在创作中发挥摘抄的源泉作用。

  从阅读到摘抄,完成了第一个飞跃,更重要的一步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手中资料,将抄录下来的这些精华,经常翻一翻,读一读,有的还要熟读成诵,达到多吸收,这样就会使这些精华慢慢地据为已有,在写作中不知不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不断地总结在摘抄中分析模仿佳作后的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在实践的运用中还要“善思考”。主要体现在善于把别人的文章与自己的文章或感想进行比较,这一比较的过程便是提高的过程。我的开头为何不吸引人,结尾为何平淡不深刻,语言为什么不生动,构思为什么不巧妙,他是怎样写出的呢?好在哪里?我怎样加以运用?———每读一篇文章都应做出如此思考,养成习惯。正如一位学生在写《夏夜的杨家溪》时就借用了读书笔记上一段话作了开头:“深夜,一轮明月映照着隐隐约约的群山,四周除了夏虫的啼叫声,宁静得很”。这样的开头就为杨家溪风景区宁静的夜晚烘托了气氛,对下文渲染美丽的景色产生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我班翁玲玲同学在《焕发青春的校园》中写道:“我们的学校并不出众,没有花园似的娱乐小天地;没有绿草茵茵的足球场;没有日新月异的教学设施。有的是乡村的怡人景致,田园般的泥土气息,不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这样的文笔纵然不能与“高手”相媲美,但也是长期摘抄后的最大收获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鲜明地指出摘抄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摘抄确实让我们的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显著的提高,能促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更大的兴趣,也能为学习其它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01: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