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3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二

北大附小 郭琼

教学目标

①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③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②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①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②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②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③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④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①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歇台子小学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 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 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 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28* 毛主席在花山(3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三

北大附小 潘东辉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一篇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二

北大附小  郭琼

教学目标

①认识“碾、簸、箕”等11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通过朗读知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导入新课

①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②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整体感知

①自学生字词。

a.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自己挑出一些生字或词语,考查同桌同学是否能够读准或理解。

②感知课文内容。

a.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b.过渡: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转战南北,夜以继日,指挥了许多叱诧风云的战役,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为群众着想的肺腑之言,读起来既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近人,又在心中涌起一份感动。

↘细读感受

①默读思考:

让我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把你有体会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略地写一写。

②小组交流。

把你批注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找找还有什么你们都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

明确讲了三件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a.请群众回来碾米

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语言描写:(略)

神态描写:严肃。

动作:“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了头,”“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的香烟又放下了。”、“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说明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把老百姓做饭、吃饭的事情挂在心头,并且很重视这件事。从中体现了他不搞特殊化,和人民大众处于平等位置的思想和礼貌诚恳地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态度。)

b.给群众沏茶喝

学法:先让学生自由谈。如果学生谈得不到位,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明确: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c.帮母女俩推碾子

学法: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引导学生质疑。

可能的质疑:一位老人为什么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明确: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④总结全文。

a.毛主席是一个领导大事的领袖,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明确: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b.带着感受朗读全文。

↘体会写法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布置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习了本组课文后,谈谈你对毛主席的认识。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一


歇台子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口语交际·习作八(1篇)  







  
《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一

北大附小  郭琼

学习目标

①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②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①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②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拓展交流

①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②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

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写作方法

a.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①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②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b.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①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c.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①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②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9: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顾·拓展八(2篇)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二

北大附小 郭琼

学习目标

①交流自己眼中的毛泽东。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

学习感受。

②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③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课前准备

①课前阅读有关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②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①谈话导入

a.通过我们在课内课外阅读的有关毛泽东主席的资料,我们开一次演讲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演讲要求。

演讲时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②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先演讲,评出本组的演讲代表。

③全班交流

在全班的交流演讲中,评出演讲优胜者。

↘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

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或者人物描写,请同学帮你评一评你描写得怎样。

↘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

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的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①朗读《卜算子.咏梅》, 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②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③交流毛主席的其它诗词。

↘阅读成语故事

①阅读成语故事,说说你对祁黄羊的印象。

②谈谈你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一


歇台子小学

教学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时间:4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革命影视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暑假看过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吗?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作品的名称。主要讲的是谁,讲的是什么事?

(2)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

(3)还可以讲自己的感受。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学会倾听

2.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 作品的主要人物 作品的主要内容 印象深刻的情节 自己的真切感受
     
     


3.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4.进行作品介绍。

5.各小组进行补充。

6.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评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1)选取一处场景,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性:写一处场景,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写故事梗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己感受最深刻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自己体会最真切的。

四、指导写法

1.写场景:要有一定的顺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写梗概: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交流平台

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

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那些方法?

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德。

5.进行交流评价。

6.各小组进行补充。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朗读比赛。

3.分组讲成语故事。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 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9-20 19:46: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才可以下载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9-20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其中一个邮箱是bs-068@163.com,如果楼主方便的话压缩发到我的邮箱里,不胜感激涕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0-9-27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4: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