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天津河西区台湾路小学 郑云娟校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体会“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没有止境、随时请教、毫无保留”等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态度的词语,礼貌用语及孔子不辞辛苦求学的语句;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尊敬师长。
3.学习根据文中的词句感悟人物品行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孔子、老子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纪念孔子的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学生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自由朗读课文。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3.了解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
二、研读感悟
围绕“孔子和老子哪些品行值得人们敬重”,深入学习课文。
1.教师指导抓住“远近闻名”品读第一段,感悟孔子品行。
2.小组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品行”的方法研读孔子拜师的过程。
3.交流学习体会,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透过“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想象画面,体会孔子为了求学不辞辛苦的精神。
(2.)指导学生,朗读拜师过程中的对话,体会人物品行。
(3.)结合生活实际,相机补充孔子求学数据,理解“学无止境”。
(4.)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
4.自主学习孔子向老师求教的内容,感悟人物品行。
5.总结阅读方法。
三、阅读实践
1.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课外文章,感悟人物品行。
2.诵读《论语》中孔子的至理名言。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
|